玄界小说网 > 玄幻小说 > 渡佛 > 第三章 问于儒道

第三章 问于儒道(1/1)

    辞去大师过后,陶弘景心境略有变化,三花五气更有所得,便打坐休息,忽闻的桃香四溢,肚中早已空无一物,于是起身走去,走了半个时辰,看见一片桃林,于是摘起桃儿吃了起来,然而听见桃林深处有人讲道,于是走向前去,只见一群年轻儒士围着一位老儒士,老儒士见陶弘景来了,便止讲,说道,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陶弘景便正式拜见夫子,夫子自战国以来,修成儒家圣人,便一直传道至今,人间皆有耳闻,夫子请陶弘景就坐,陶弘景便坐于夫子左侧,夫子开始讲道:儒家精神分为五层,第一层境界为庶人境界,无恒产因无恒心,恒心即持之以恒的心性,毅力。

    第二层境界为士人境界,无恒产而有恒心。

    第三层境界为君子境界,无恒产而有恒心,且有仁心。

    第四层境界为贤人境界,无恒产而有恒心,且一颗心皆为仁心。

    第五层境界为圣人境界,无恒产而有恒心,且一颗心已无仁心,但所行皆为仁行。

    自古以来,从夏商周三朝开始至今,有九成的人在于第一层境界,一个人再快要饿死、冻死,生命受到最根本的威胁之下,会不会突破心中的桎梏,违反人类社会的一切道德,去为自己能够活下去而烧杀抢掠,放弃自己所有的原则,这一种境界最接近野兽,但也是最为大众的人性,这种境界在圣学上来说,是最低等的境界,但并不代表着这一种境界不好,他是最真实的,最大众的。

    第二层境界是士人境界,士人精神是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国家存亡之际,往往是这样的人,挽救了国家,士人有绝对的毅力,士为知己者死,明知道十死无生的情况下,也愿意为了“知己”去死,这里的“知己”也许是家国情怀,也许仅仅是有知遇之恩之人。

    第三层境界是君子,我们也常常说仁人君子,君子比之于士人,多了一颗仁心,怎么说呢?就是士为知己死,而君子,是可以为仁死,如果自己的国家和天下,要必须灭掉自己的国家而天下全的话,君子是会毫不犹豫的去做的,有两个比较对立的词,就是仁和私欲,或者说天理与私欲,君子是可以平衡天理和私欲的,他不像贤人全部是天理心,也不像庶人满心全是私欲,所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爱财这是私欲,每个人都爱财,而取之有道,这个道就是仁来衡量的一个尺度,在仁心和私欲之间能够平衡,能够取舍,这样的人就是君子。

    第四层境界是贤人,圣贤圣贤,就因为圣贤很难区分,贤人是怎样的一种思想境界呢?他的所有行为,所有念头都是以仁来衡量,自己做的这件事符不符合仁的标准呢?自己刚才生出的念头是不是仁念呢?就像曾子常说:“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这就是一个贤人所具备的标准。

    第五层境界是圣人,也是儒学中最高的思想境界,圣人的境界是一种类似于佛的境界,圣人没有仁心,但他的所作所为都是符合于仁的,也就是说仁已经成为了一种习惯,仁就是自己的私欲,自己的私欲就是仁心,这种境界我七十岁才达到:“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矩就是仁。

    我曾问道于道祖,今日授你儒学,望你有所得,陶弘景俯首再拜之时,眼前已不是桃林,而是到了大梁国都城门。
投推荐票 上一章章节列表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