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界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拾叶之推理 > N0。10你偷走了我的目光(中...

N0。10你偷走了我的目光(中...(1/2)

    (一)

    画展开幕式上的突发事件引起了巨大的社会反响。它就象万众瞩目之下的湖面上突然落下的一颗巨石,引起的水波迅速向湖面上扩散,同时在所有的观众心中引起了轩然大波。

    首先是白冰,她在尚未完全反应过来以前,就在工作人员的簇拥下被带出了展区。工作人员把她迅速带到了她的临时办公室,留下她的助手米多陪伴之外,其它人在美术馆馆长高先生的指挥下迅速返回了画展现场。

    不管发生了什么意外事件,画展必须照常进行。

    其次,美术馆馆长高先生迅速电话报告了朝阳区派出所,汇报了事件的简单经过,并派出他的公关部经理小松女士专程去派出所报了案,做了笔录。

    然后,当天出席开幕式的嘉宾们被按照原定计划一一送走。当然,画展开幕式上的新鲜故事也一并被送出了美术馆,成为了当天夜里整个北京艺术圈的第一焦点话题。

    最后登场的是媒体。下午一点钟左右,得到猛料的各大媒体悉数登场。北京晚报、京华时报、腾讯新闻、美术报等等纸质媒体、广电媒体、网络媒体,还有数不清的小报小网,都派出了记者飞赴现场。

    当天晚上的北京晚报文娱版刊出了图文并茂的报道。报道中醒目的标题“著名女画家白冰画展开幕式惊现自残血案”的下面,记者仅用了三百字介绍画家、画展,然后笔锋一转,用了一千多字报道了神秘人的自残事件。当然,还有那张夺人眼球的恐怖照片,照片中一个男人伸出左手,手上托着一颗鲜血淋淋的眼球。画家白冰也出现在了照片中,不过只是一个惊恐未定的侧脸而已。

    而另一家更加喜欢娱乐八卦的纸媒则给出了一个吊人胃口的大标题“美女画家画展引出的惊天血案”。这则报道只用了少量的篇幅介绍了画展,甚至对于突发事件也没有太多的细节报道,但报道中也刊出了类似的猛照,并将文章的侧重点放在了八卦推演上。言外之意是:这一事件是白冰的某个疯狂粉丝为了给自己偶像的画展吸引眼球,不惜以自残的方式做的一个现场表演秀。该报同时暗示:说不定这场重口味的现场秀,也可能是事先的安排也未可知。

    相对这两家纸媒,网络媒体的报道并没有人们所想象中的重口味。腾讯新闻的报道相对客观,并没有加入主观的猜测。但在读者评论席上,却迅速刮起了一阵阵龙卷风。消息在网上以光速传播,以原子聚脂核心反应方式爆炸,点燃了艺术圈、院校,甚至众多网红大V们的评论热情。观点、论战、推理、教化,同一个事件,千百种演绎,万千种评论。

    只是在一夜之间,画展成为了整个北京艺术圈,乃至中国艺术圈的话题中心。也只是在一夜之间,整个艺术界,哪怕是那些尚未从艺术院校毕业的学生们,都认识了这位画坛上的女子,一个美女,一个天才,现在,还是一个传奇。

    但只有她自己才能深深地感受到伤痛,她只是一个受害者而已。

    (二)

    整个下午,白冰都一个人呆在她的临时办公室里,她不想听别人无意义的慰问,安抚,这些她都不需要。所以她支走了所有的朋友、同事、工作人员,整个下午只一个人静静地呆在屋里。当然,她也没有勇气再回到画展,她害怕那些目光,她能想象得出那些目光:五颜六色的目光,五味杂陈的目光。当然,那些目光中不乏关心、恻隐,但她不需要,她只是需要一个安静的空间,一段安静的时间。她需要弄清楚发生了什么,为什么发生,还会发生什么。

    那张昨天收到的诗稿放在桌面上,她已经研究了这首诗一个下午。现在,诗的旁边又加上了画展上神秘人留下的那几行字:你偷走了我的目光,我还要那光明做什么?当剧幕深垂,我将带着黑暗重生,我的爱,请在此安心等候。

    不管是诗篇还是留言,都明确给出了一个令人惊恐的预告:我将挖出我的眼睛,因为它对于我来说,已经没有存在的意义了。现在,这个预先已经没有了意义,预言已经成为现实,成为过去。

    白冰有些后悔,她早该想到这种可能性。如果她能早一些想到这种可能性,就有可能安排安保人员提前准备,阻止这种令人恐怖的事件发生。但真的有可能吗?如果不是现实摆在眼前,谁会真的对一首诗的预言当真?即使真正安排了安保人员,就真的能够阻止这件事情发生吗?答案是否定的,至少在可能性上来讲,能够预防并成功阻止的可能性不大。

    但即便是万分之一的可能性,仍让白冰感到后悔。她再次感受到了自己内心深处的善良、柔弱。这些情感使她脆弱,无助,但也是她为之骄傲的财富,那是构成她艺术才能的重要部分,那是爱。没有爱的灵魂和艺术什么都不是,她时常那样想,也时常那样讲。但这种过分敏感的爱情常使她无力、无助,就像现在,她陷入了愧疚、不安、孤独、忧伤之中,无法自拔。这种感觉是如此熟悉,在她创作《目光》的那些日子里,这样的情感几乎要将她折磨得夜夜无法入眠。

    她花了很长时间才从这种情感中暂时解脱出来。其实,还有一种更强烈的情感迫使她从这种情感中清醒过来,这就是不安和恐惧。对于未知的不安,对于未来的恐惧。

    “当剧幕深垂,我将带着黑暗重生,我的爱,请在此安心等候”。她的目光再次回到诗篇旁自己手抄的文字上。

    她注意到了“剧幕”两个字,神秘人没有用“夜幕”,而是用了“剧幕”,相信是有所指的。她所理解的剧幕,应该就是画展,而“剧幕深垂”,显然是指画展的闭幕式。

    那么,他要在闭幕式上做什么呢?

    “我的爱,请在此安心等候。”没有预言要做的事情,只有一点是明确的,那就是地点。神秘人所说的“此”,应该是指画展,缩小一点范围,可能指的是展区,再缩小一点范围,可能就是在那幅《目光》的周围。

    如果我是那个神秘人,我会做什么?在自己最喜欢的作品的注视下。

    注视。这个词突然间跳入了她的脑海中,再也挥之不去。

    (三)

    时间永是流逝,街市却并不太平。

    画展还在继续,只是人潮比预期的要汹涌得多。美术馆里每天都挤满了看画的人群,尤其是那幅《目光》的前面,永远挤满了人。大多数参观者只能站在无数的脑袋后面,踮起脚尖才能看到那束神秘的目光。策展人高先生每第次看到这个场景都要无奈地苦笑。他也不知道这样的效果,是应该高兴,还是伤心。

    画展外的舆论话题正向人们无法预知的方向延伸。

    一篇发表在《美术报》上的著名艺术批评家的文章引起了画展团队的警觉。这位著名的评论家针对这次画展所表达的灰暗主题发起了攻击:画家在作品中所表现出的对于死亡、疾病、痛苦、疯狂的迷恋甚至颂扬,难道不是这起惨案的元凶吗?艺术家在西方社会历经五年的学习,带给我们的不是积极向上的精神财富,而是积存在西方沉睡意识中的颓废、垃圾,我们为什么要为这样的艺术作品策划这样一个规模空前的展出?这样的西方颓废艺术真的是我们需要的吗?难道我们不应该深思、警惕吗?

    对于这篇评论,白冰没有表达自己的意见。在她选择这个主题之始,她就已经考虑过类似的批评可能会出现,她不在意,因为她很自信,对于艺术,对于情怀,她有自己的价值判断体系,不需要别人来说教。

    但对于美术馆来讲,压力却是不言而喻的。高馆长曾经想过与那位著名的批评人沟通一下,但文章已经发表,事后的沟通又有什么意义呢?走一步看一步吧。

    而另外一本专业杂志《当代艺术》则提出了一种大胆的假设。该期刊中未见署名的评论文章指出:存在这样的一种可能性,就是事件本身并不是真正的自残血案,而是一件艺术品。

    行为本身就是一件艺术品,这个观点在外行看来,是不可思议的,但在当代艺术家们看来,又是非常自然的,而且还是一件非常有创意的,表达也是空前成功的艺术品。这种艺术的形式名叫行为艺术。

    百度词条对行为艺术的定义如下:行为艺术,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兴起于欧洲的现代艺术形态之一。它是指艺术家把现实本身作为艺术创造的媒介,并以一定的时间延续。当今的行为艺术表现形式,大都与****、血腥、暴力相关,引起不少人的反感的艺术。

N0。10你偷走了我的目光(中...(第 1/2 页)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投推荐票 上一章章节列表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