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况对两人的情况较为满意,对两人说道:“你们两个各有所长,当初只是匆匆一别,并没有正式拜师。过几日你们将拜师的仪式补上,也好全了礼数。”
两人一听大喜,这是认可两人的意思了。当下两人按捺住心中的欣喜,拱手称是。
荀况又把目光移向孟轲,开口问道:“我与你师孔伋交往甚深,你既然是他的弟子,想必学识也不会差到哪里去。你如今已经学过哪些了?”
孟轲答道:“回先生,在下已经在老师那里学过诗,学过礼,还有老师平时的口传心授,也略懂一点。”
这小子好大的口气,孔子一辈子就是研究礼,对诗三百的评价也很高,他居然号称都学过了。
荀况看着孟轲的眼睛,见他不卑不亢,刚才的话看似不是作伪,顿时对这胆子颇大的孟轲高看了几眼:“你可知道,这稷下学宫中,反对儒家的可不是少数,若是你学识不精,恐怕在这里会不太好过?”
孟轲依然不为所动。
荀况说的都是实情。岂止是不太好过,反对儒家的争论可谓是无休无止。每一位到稷下学宫的儒生都受到了刁难,有的甚至狼狈而归,这些都不是虚的。
其中反对儒家最为剧烈的,一是墨家,一是黄老道家。
真可谓是冥冥之中自有定数。
无当圣母原本是想传下部分教义,但不想与阐教起冲突。所以她挑了一个出身低贱农家的墨翟来作为代言人,并传下了“兼爱”、“非攻”等温和的教义。
墨翟并不知道两教之前的恩怨,只是自然而然地宣扬教义,谁知道结果又好巧不巧地与儒家针锋相对起来。
墨家讲平等的兼爱,儒家讲有差别的仁爱;墨家讲人人平等的尚同,儒家讲亲亲尊尊的阶级;墨家讲不劳动者不得食所以墨家弟子都自给自足自己种地,但儒家讲君子不作种田这等低贱的事,甚至嘲笑墨家弟子像个老农民一样。
墨子甚至亲自撰写了一篇文章“非儒”,把整个儒家思想从头到尾批驳地干干净净。
总之,二者处处敌对,势同水火。
而且墨家的发展也超过了无当圣母的预计。墨家弟子结构严密,首领称“巨子”,他的命令墨家弟子都无条件服从。墨家不仅从截教中学会了众志成城,还学得许多奇技淫巧,多才多艺。
所以整个团体既高度统一,又能人辈出,能量十分强大。
“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
另外一家旗帜鲜明反对儒家的,就是黄老道家。
此道非彼道。
当初老子出关,传下了道德经。这所谓的道家,是后人把老子的道德经结合黄帝的思想,衍生的学派。所以与老子虽然有关,但不太算是人教的道统,乃是人族英杰触类旁通自己领悟的学问,所以称之为黄老道家。以杨朱言论为首的黄老学说,主张道法自然无为而治,反对儒家种种的人为设计和改造。
总之,阐截两教尽管没有刻意对抗,但人间的传人还是无意中走向了对立的局面。
荀况这些年在齐国早就见惯了各家的互相排挤,故而好意提醒孟轲。
但孟轲早就做好了准备。
虽千万人,吾往矣!
“无他,当仁不让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