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界小说网 > 穿越小说 > 关陇世家 > 第二十五章 重用高允(一)

第二十五章 重用高允(一)(2/2)


    太武帝拓跋焘向司徒崔浩和他的副手、属下交代修国史这件事的重大意义,特别强调“务从实录”。即修国史要尊重事实,这既然是皇帝的口谕,所有参与修史的人都极为重视。

    一时之间,文人皆以参与国史修编为荣。

    有谄媚官员讨好司徒崔浩道:“既然陛下这么重视国史,那么我们何不让百姓官民都观看学习,因此就建议‘请立石铭,刊载国史(树立石碑,将国史都记载在石碑上,供来往百姓随意观看。)’”

    将自己主持修撰的《国史》,记载在石碑上,供天下人观看,崔浩认为这是一件十分荣耀的事情,就没有多想,欣然同意。

    太子拓跋晃也觉得这个主意极为不错,便与崔浩一起上奏太武帝拓跋焘。

    拓跋焘虽然英明睿智,却也好大喜功,听得太子拓跋晃、崔浩之言,也龙心大悦,欣然同意。

    因此,修撰国史之事,便一边写,一边定稿,同时也召集工匠数千人,将定稿雕刻于石碑之上。

    当时,从京城的东门外三里处,找了一块巨大的场地,树立起了数百石碑。这数百石碑都位于大路的路边,来来往往的人络绎不绝,百姓们对于大魏的国史,都十分关心,因此都来观看,《国史》也得以广泛流传。

    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前来观看刻在石碑上的《国史》的人,越来越多。百姓们开始议论纷纷,他们看到了国史记载中的鲜卑族发迹时的种种不光彩之事,因此惊诧不已,痛斥《国史》的编撰者们。

    这件事,很快就传到了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的耳中,拓跋焘顿时暴怒不已。

    司徒崔浩得到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的口谕是:国史务必按照史实来写。如果他们不按照史实书写,那便是抗旨,这是杀头大罪。因此,他们都俱实记载。可是他们哪想到,修编好《国史》,并刻在石碑上,供百姓们观看后,竟然会议论纷纷,诽谤朝廷,把北魏太武帝拓跋焘惹得龙颜大怒。

    当皇帝的人,普天之下,唯他独尊,自然没有什么畏惧之事。但帝王都有着极强的虚荣心,最怕的是在他们死后,有不光彩的事情,留在史书上,被人指指点点。

    听到史官把鲜卑皇族一些见不得人的事情都记载了下来,并刻在石碑上,供天下人任意观看。北魏太武帝拓跋焘龙颜大怒,决心将“暴扬国恶”的人全部诛杀。

    于是,崔浩及其下属编撰《国史》的人,都被抓了起来,准备处死。

    当太武帝拓跋焘降下诏令时,太子拓跋晃知道了,心急如焚。太子拓跋晃知道高允在劫难逃。拓跋晃爱才,高允曾经担任过拓跋晃的老师,彼此关系亲密。于是拓跋晃决心想办法力保高允一命。

    皇宫里散朝后,都有文武百官轮流值更。那天正好高允在中书省值守。

    拓跋晃派人去叫高允。

    高允到了东宫后,拓跋晃什么也不和他说,只是让高允住在东宫。

    第二日上朝,拓跋晃让高允与他坐同一辆车上朝。

    进宫后,在上殿前,拓跋晃特意叮嘱高允道:“面见陛下时,你记得一定要顺着我的话说。如此,你才能逃过一劫。”

    高允大为不解,面带疑惑的问道:“太子,不知发生了何事?”

    拓跋晃道:“你什么都不要问,面见陛下时,你顺着我的意思说就可以了。”

    之后,两人上朝。

    拓跋晃主动站出来,向北魏太武帝拓跋焘说道:“高允长期在东宫效力,一直小心谨慎,做事严格而细致。虽然高允也曾参加《国史》的编撰,但是高允听命于崔浩,是不得不这么做。请陛下赦免了他。”

    拓跋晃明白,做为编修《国史》的主要负责人,崔浩是绝对保不住的,是肯定要死的,现在无论如何,他要保下高允。因此,拓跋晃采取的办法就是把所有过错,都推给了必死的司徒崔浩身上。

    拓跋焘心中自然明白拓跋晃内心的想法。

    高允曾在东宫多年,现在他是中书侍郎,在中书省做事,在编修《国史》的事上,高允并没有起到关键的作用。拓跋晃念着师生情谊,要力保高允。

    拓跋焘喜爱拓跋晃,也有意假装糊涂,便向高允问道:“是否如太子所说,都是崔浩的命令,对吗?”

    高允如果顺着拓跋焘、拓跋晃的意思,立即点头称是,便可立即获得赦免。可是,高允为人耿直,竟然答道:“回禀陛下,《太祖纪》是邓渊所写,关于明元帝的《先帝纪》和《今纪》则是臣和崔浩一起写的。司徒崔浩事务繁多,只是全面负责,具体的记载,臣要多于崔浩。”

    拓跋焘听后,勃然大怒,下令要诛杀高允。

    拓跋晃大惊失色,急忙说道:“陛下,高允是个小官,很少见到陛下。如今紧张慌乱,信口胡说,希望陛下不要听信。”

    拓跋焘内心中知道拓跋晃是在为高允开脱,于是强压怒气,决定再给拓跋晃一个面子,给高允一个摆脱罪责的借口,便问道:“是否如同太子所说,你是紧张慌乱,信口胡说?”

    高允则十分老实的说道:“陛下,臣高允知道犯了天威,论罪是要诛灭三族的。但是臣面对陛下,不敢说假话。因为我教导过太子,太子他才可怜我,有意为臣开脱的。”

    高允就是这样的人,不肯为了逃脱罪责而说假话。

    拓跋焘内心中又生气,又为之感动,就对拓跋晃说道:“高允这样的人才太难得了,是位忠臣。面对罪责、死亡,他仍能坚持说实话,这太难得了。朕宁可少杀一人,也不让我大魏朝失去一位忠臣。就赦免他吧。”
投推荐票 上一章章节列表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