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的厕神神域布局,中间是神殿,两旁是文武判官殿,不过判官体系并没有下放,所以目前是书吏自己鬼差居住之地。
坐在神座上,陆言思索着本次考察的所得,想着如何调整。
就在陆言这边考察时,另一边长安城也开始发生变化。
都城隍纪信亲自显灵,都城隍宫中红光照耀天空,犹如失火一般。
红光持续三天三夜,吸引京城内外百姓过来烧香拜神,更始帝刘玄大喜,刚登基就有如此神迹,不正表示他继承大汉的合理性吗?
当即加封都城隍纪信,并赏赐金银、田产、宅院等财物给都城隍宫。
不少关注人道气运之人自然也注意到这个情况,明白这是纪信又一次下注。
这也代表着目前大部分人的看法,大汉中兴是众望所归,纪信如此选择自然没问题,其本就是因大汉而封神,此时深入绑定也无可厚非。
无非想更进一步利用朝廷气运,压制陆神教的崛起。
借助人道气运,继续册封城隍土地,健全神道体系,纪信也能因此更进一步。
就在纪信想着增强实力之时,陆言却在想着削弱陆厕神实力。
削弱郡厕神实力,但却能提升厕神体系的实力,为了达到这个目的陆言想到了前世的三司。
明朝建立以后,沿袭了元朝的行省制度。但是,明朝政府又担心行省得权力过大,于是便效仿宋朝的“分路”体制,把一个行省的权力分散在都指挥使司、布政使司、提醒按察使司三个不同的官员手肘,以此来制衡地方。
明朝首先于明太祖洪武八年设置了都指挥使司,作为一个省的最高军事机构,掌管一方军政,由兵部统辖,简称都司。
第二年,又将行省之名改为承宣布政使司,只负责掌管一个省的民政。虽然布政使司辖区不再称作行省,但人们仍然习惯称布政使司为行省,简称省。
提刑按察使司负责掌管一个地方的刑狱监察,是一个省的最高司法机构,简称按察司。
都指挥使司、布政使司、提醒按察使司,合称“都、布、按”三司。三司的权力各自独立,督指挥使司听从于兵部的指挥,布政使司与中央六部以及都察院都有关联,提醒按察使司则服从刑部和都察院的命令。
通过这些制度的设计,明朝政府得以将一个省得军队、行政、司法分别掌握于三个不同的地方官员手中,避免了唐朝末年地方割据的隐患。
不仅如此,在三个官员的管辖范围上,“都、布、按”三司也不完全一致,例如在明朝的都指挥使司体系中有辽东都司,而在布政使司体系中,辽东并没有单设,而是属于山东布政使司。
这样做的目的,都是为了防止地方权力过大,让三司起到相互牵制的作用。
厕神体系若是建立三司可就不一样了,而且厕神的三司也不会与明朝的三司一样。
而是分割神职,分割厕神的权柄。
原本早就有此打算,在见到各地厕神衙门情况后终于下定决心。
当即起身说道:“目前衙门还是有些空虚的,一郡之衙门不该只有这些势力,所以我打算于各郡设计三司,增强厕神衙门实力。”
阅读网址: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