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有安排?”
“您想,关抒既然早就知晓那六个侍卫的底细,那么他纵然知道我冷秋河身怀武艺,也不敢如此放心的让他们六人一路‘护送’啊。”
太子点点头,“这倒不假。”
“沿途大概早已布满关抒的耳目,只是我们都没有发现罢了。我想,他们一定有人在暗中保护着我们,也许早已暗中解决掉了几拨人,如果时机恰当的话,他们有可能与我们会合。”
太子立时觉得先前那种狼狈的感觉减弱了不少,但又一想日前那场搏杀,心中不禁一颤,道:“锦衣卫固然全部都是高手。但却少有绝顶高手。少敏,如果下次多派几个像‘赵先生’,甚至更硬的角色前来,总是关抒援兵全到,也将会十分麻烦啊。”
“唉,”冷秋河叹了口气,“殿下所虑极是,他们一定笼络了不少武林中的好手。而且,他们定然也培养了不少自己的心腹力量。如果他们出动高手的话,的却比较棘手。”
太子默然,秋河无语。
还是冷秋河最先打破沉默,“也许我们可以借助江湖力量。”
“江湖力量?如何借助?”
“江湖中人大多自命清高,不屑与官府来往,但这些都是历朝历代朝廷黑暗、官府腐败以及朝廷对武林的打压所造成的。”冷秋河叹息道,“其实朝廷和武林可以以一种更合理更融洽的方式共存,本朝就是因为开国初期对武林人士过于苛刻,才会导致他们一直存在一些对朝廷的抵触心理。”
“存武于民,毕竟不是一件好事,”太子道,“那样一来势必会给一些乱臣贼子可借之力……”
“但如果惩治过剧的话,就可能让朝廷在为难之际无可借之力。幸而,成祖立国,放宽了对武林的禁制,后来才会有像现在这样的武林盟主秦破天率众抵御鞑鞡。”
太子不语。
冷秋河接着道:“其实民风尚武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并不是什么坏事。民风尚武,一个国家,在多事之秋才会有可征之兵,也才会有更多的能征惯战之将。譬如说汉唐,可以说是从未对武林中事进行干预,果是才会长治久安。再如赵宋,禁武尚文,结果呢,倒是民间没有什么大乱子,但是对于邻国战事却是一败再败,在外事交际上也是软弱无能,长期为关外蛮夷所欺掠。再说前代蒙元,虽说是化外蛮夷,但不得不说的是,他们民风确实彪悍,向西铁蹄一直践踏到红毛邦的腹地,向东更是一举消灭宋、夏、大理、金诸国。只是后来立国之后将境内之民分成几色,对中原武林大加打压和分化。这才引起一众豪杰之士奋起反元,万仞大厦,顷刻毁亡。”
太子点点头:“少敏之言也不无道理。只是眼下……”
“殿下不必多虑,现今江湖也不缺忠义之辈。何况,历代以来,江湖草莽即使与官府不和,但大多还是有爱国之心的。虽说一些江湖败类已投叛贼帐下,欲危害大明社稷。一旦此事让江湖正义之士知晓,他们自然不会坐视不理。”
“但他们毕竟是局外之人,况且力量分散,大概也无济于事。”太子顾虑道。
“殿下此言差矣。江湖虽然是鱼龙混杂,但却奉行‘义字当先’。今日之事已经是非同小可,相信武林元老定会大力扶助。毕竟,这次的反乱,已经不再单纯是朝廷内部的事情了。”
“你是说……”
冷秋河略带忧虑的解释道:“首先,这件事已将牵涉到中原武林,所以中原武林已经不能置身事外,坐视不理。再次,那就是,很有可能,这件事也牵涉到鞑鞡一族。我怀疑,这次反乱之人就是已经与鞑鞡私通好了,才会如此明目张胆的对殿下行刺。”
太子眉毛一挑,右手抚着下巴道:“如此一来,少敏推测属实的话,他们下一步就会有大动作了。”
“不错,是会有大动作,而且这次的动作会非常之大!据我推测,他们既有能做了两手准备:其一,便是鞑鞡派出高手协助那人在大明活动,重点可能就是对您的不利之举;其二,则是极有可能在短期里与边关发动一场战争,这样既可分散朝廷注意力,使得他们行刺的奸计得逞,或是趁朝中力量偏重于外之时,里应外合,使十年前之时重演。但是我觉得此次鞑鞡会着重建立傀儡政权,而非直接予以灭国,一则没有这个能力,二则可以争取大量岁贡,彻底使大明国力消弱。”
“哼,算盘倒是不错!”太子怒道。
“还有一点,恐怕是那幕后之人也没有想到的。他也许只想利用鞑鞡,一旦事情成功,立即翻脸不认人,关起门来,任那蛮夷叫嚣。但是他所没想到的是,他很可能被鞑鞡人利用。您看,只要到时,鞑鞡只是屯兵境上,造成一种大战将起的假象。朝内之人势必会认为时机已经成熟,必然会有大的动作,而此时,鞑鞡按兵不动,让我朝大费周章的平定反叛,然后趁我们在处理乱摊子时强行进攻,一气挫败大明军队。到时,我方刚应对了朝内动荡,大气还未喘过来,势必再难以应对新一轮更猛烈的进攻。”
“这可如何是好?”
“这就要看我们俩了。只消我二人牵制住双方注意力,让皇上那边有足够的时间准备。然后我们再迅速还朝,将那幕后之人揪出。鞑鞡那边也就必须得改变策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