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票房对于导演们来说,越来越重要,时代在变,拍出观众喜欢的高评分电影,成了新的要求。
可能是因为孟轻舟录制的《铿锵三人行》播出,圈里圈外对他有了新的认识,也不知某些人是出于什么心理,网上突然有了不少的杂音;
已经很久没有人公开的批评过轻舟的电影了,收到周芸的提醒后,他仔细的看了看微博以及网上的评论;
还真别说,人家带着惋惜的口吻,一幅业界前辈提点后辈的谆谆教诲,找的理由也很上台面,青年导演还需要继续磨练,不益好高骛远;
第六代导演中的先锋,曾经震惊业界的“七君子”事件中的张元,在九四年解禁后,张元找李兵兵主演,拍了《过年回家》,接着又拍了《我爱你》和《绿茶》。可惜电影票房一片惨淡,在张元的故乡南京出现了“零票房”的尴尬局面。
他自己面对媒体曾感慨说道:“艺术和市场是对立的。”
其实不说市场,单就影片的批判力度与艺术价值来讲,解禁后的几部影片明显比不过早期作品。
曾经对国外奖项趋之若鹜的张元,如今更看重电影的票房,对孟轻舟的成就,或多或少都有那么一丝不平之心;
所以他在媒体上意有所指的告诫年轻导演,不要盲目的“媚外”,
所谓的“媚外”的批评,并不是今天的年轻人无知才提出来的。因为十几年前,张一谋的《红高粱》拿到柏林电影节大奖的时候,国内所谓“丑化中国,讨好外国人”的批评更加强烈,比今天有过之无不及。
每位导演都要从模仿进入到个人风格的探索,都只能靠挖掘个人经历来达成。许安华拍香港,杨德昌拍台北,侯孝贤拍台湾的乡村,黑泽明拍武士,原因无他,都是因为他们个人最了解这些,也恰恰因为最了解所以才能拍的最好;
所以,孟轻舟这样才华横溢的年轻人,应该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多花心思;
张元的话有没有道理?
很有道理!
是不是对孟轻舟的关爱?
有他一分钱关系吗!
没等孟轻舟自己在微博上反驳,脾气有些火爆的潘安智第一时间就更新了自己的微博;
“一部电影票房很重要,获奖也很重要,票房好是观众喜欢,获奖是电影专业人士喜欢。电影具有商品,技术和艺术的多重属性,艺术电影拍成什么样一般都是艺术家的个人表达,很多有天分的艺术家都能感受到同时代观众表达需求,用电影说出他们想说的话,他们想表达的感情。每个电影都有自己的受众群体,就像他们在知乎,豆瓣,以及一些公开的平台上会有完全不同的评分一样。”
更新微博不久,下面就有了一串的赞同声;
“我希望我的下一部电影票房能有3亿!”--宁昊。
“老潘,下一部还是我俩合作吧!”--徐铮。
“不管能不能得奖,电影还是要拍的!”--祖风。
“什么叫媚外?难道现在就只能在窝里横了?”--程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