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吕祥瑞成为了京城百官的风向标,他现如今来上早朝的次数屈指可数,可只要他来了,那么今天的朝会就绝对不会平凡。
“老东西,你今天来又准备要闹出什么动静?上次还没闹够?”
其他人不敢走上前,可苏望却不在此列,他抱着玉圭走到吕祥瑞的身边语气充满无奈的说到。
“我不是早就给你说过了嘛,有些事是时候完成了,不然等到我大楚病入膏肓之时就来不及了。”
吕祥瑞的眼睛直直看向前方的东华门,并没有因为苏望的到来而转移自己的目光。
“可你不是才把你那门生卢凌轩推上了御使令的位置嘛,现在又来干什么?你想做什么事就不能缓一缓?”
这次,吕祥瑞低下眼帘摇头说到。
“如果不是为了要办事,我何苦把我那弟子推到风口浪尖的位置上去呢?狠病还需狠药医啊!如果一直拖下去,且不说我这把老骨头能不能撑到那个时候,就是能,那时候的药效也会大打折扣了。”
“你……”
“老苏你就不必多说了,我选择的路本就是成为孤臣,只有这样才能充分的得到皇上的信任,才能完成那些早在几十年前就应该完成的事!”
“可…唉…”
原本苏望还想说些什么的,但话还没说出口那东华门就被打开了。
吕祥瑞没有等着苏望把话说完就当先一步跨过了东华门,落在他身后的苏望也就只能看着他的背影哀叹一声了。
……
“难得见太师来一次早朝,不知这次太师来是想要说些什么?”
这一次吕祥瑞的突然上朝,就是皇上也不知道他要干什么,因为在此之前,他没向皇上通过气,所以一时之间,就是楚政心底也有些拿不定主意。
“皇上,老臣想说什么暂且不急,容老臣先给皇上说一个故事!”
“有意思,朕许久都没有听过故事,不知道老太师你要说些什么,快速速讲来!”
吕祥瑞在脑海中些微的整理了一下思绪,然后就开了口。
“皇上应该清楚,如今我大楚施行的科举制度是从前朝沿袭而来。”
“没错,可太师,你说的故事和此事有什么关联吗?”
吕祥瑞轻轻笑道。
“这关系可就大了去了,话说前朝有一个读书人,三岁的时候就在家中长辈的敦促下捧起了书本。后来读书二十余载,不说世间学问尽在心底,但也算是见识过了不少书里书外的风景,在他二十二岁那的年,他终于下定了决心背起书箱准备进京赶考,想要为自己考取一个功名。”
“学得文武艺,货与帝王家。太师,这个年少读书人的理想应该没什么问题才对,不知老太师你要表达的是什么?”
“还请皇上稍安勿躁,容老臣慢慢的一一道来。”
吕祥瑞咽了一口唾沫后才接着开口。
“可当这个意气风发的读书人赶到京城之后才发现一个事实,那就是你兜里没有银子也就没有功名。状元、榜眼、探花,以及之后的每一个名次都被明码标价的贴上了标签。”
“对于这样的现象,那个读书人当然感到很气愤了,他认为要是自己能够做官,做上一个大官的位置,他就一定会去改变这个让他生厌的世道。”
说到这里,吕祥瑞的眼中出现了一些灰暗之色。
“少年的失败结局是在意料之中的,因为没有给当时的主考官孝敬,所以他的答卷直接就被丢出了考场,没有办法,他心灰意冷的想要回到自己的老家辽州且永远不再出来,可他还没回到家里就遇上了一支起义军队,少年思考过后把心一横就加入到叛军之中,心里想着,既然自己不能改变这个让人恶心的狗屁世道,那索性就胆子大些的给他换个天好了。”
“后来,少年确实随着军队换了天,可他却没能换掉那个让他生厌的世道,读书人还是得不到任用,还是抬不起头来!”
听到这里,楚政那里还不清楚这吕祥瑞脑袋里的心思,于是看着他笑着摇了摇头。
“太师,你想说什么就直说呗,何必拐着弯儿的来骂朕不负责任呢?”
“老臣不敢。”
吕祥瑞连忙从椅子上站了起来恭敬的对着楚政行礼,这个时候就算是他也不敢接着稳坐钓鱼台了。
“朕当然知道你不敢啦!可老太师有什么想说的大着胆子说出来就是,不必用自己的经历来做例子了。”
“皇上,如今我大楚境内,每一万个人里面才会有一个读书人,这就导致了天下士子的极度稀缺,还有科举制度,如今我大楚的科举考试已经有了向前朝发展的趋势!官位买卖已成常态,纵观我大楚上下和庙堂百官,有八成的人全都是些酒廊饭袋,如果我们还不及时的采取措施加以阻止,那么必将为我大楚的万世之功埋下祸根!”
吕祥瑞越说越激动,越说越气愤,到后来就完全没有顾及朝中其他官员的感受,也没有在意那些人看向他时的嗜人眼光。
他猛然从衣袖里抽出一封奏折,埋头双手抬起,想要把折子递给楚政!
“皇上,依老臣所见,何不在天下八州之地各自修建一所学院,然后派遣宏士大儒担任院长以及先生,并且提倡先人遗志有教无类,凡是想读书之人皆可入院读书,凡是想考取功名之人皆有机会参与科举,这样不仅可以让那些穷苦人家的孩子能够拥有一个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同时,还能让我大楚多上一些优秀的读书种子。”
“皇上,臣复议!”
第七十二章大楚上下,朗朗书声!(第 1/2 页)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