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界小说网 > 仙侠小说 > 武岳通天录 > 楔子

    诗曰:

    十年踪迹走红尘,回首青山入梦频。

    紫绶纵荣争及睡,朱门虽贵不如贫。

    愁闻剑戟扶危主,闷听笙歌聒醉人。

    携取旧书归旧隐,野花啼鸟一般春。

    话说宋朝太祖陈桥兵变,众将拥立太祖为君,定国号‘宋’,革五代之乱。

    传至太宗,灭北汉,江山一统。又至真宗,结澶渊之盟。至仁宗朝,已是四海升平,万民乐业,一派盛世景象。

    一日,大宋都城、天章阁内,仁宗引参知政事晏殊谒太祖太宗御容毕,赐坐,道:“晏参政可知朕因何招你到此?”晏殊略一沉吟,禀道:“今岁初巴蜀地动,六七月山东一带蝗虫成灾,此乃天灾,非人力能阻,圣上心系天下苍生,盖因此招致。”仁宗不悦,道:“晏参政有济民之法?”晏殊道:“开义仓,免赋税,效先人之法,可以救济万民。”仁宗忿怒,道:“这些事体,侍读之童便都省得,参政贵为宰执大臣,全无用耶?”晏殊无言,仁宗叹息道:“我朝开国百年,祖辈均有功业,太祖太宗有股肱之臣如赵普,先皇亦有寇莱公定策,人皆言晏参政犹如唐之张九龄,朕欲开文景之盛世,若功成,死无恨矣,奈何无人辅助。怎不见晏参政举荐?”晏殊道:“汉文帝每思得廉颇、李牧为将,冯唐言汉文帝:‘得之而弗能用也。’今陛下岂非如此,如今朝中仕宦一人,实有经天纬地之才,用之得当,功业无穷。”仁宗听罢大喜,道:“参政所言何人?”晏殊道:“此人姓范,名作范仲淹,已有捍海固边之功,陛下如今用他,也方便提拔。”仁宗道:“朕也曾听闻此人,只是不敢轻易抬举。幸得参政提醒,不致埋没良才。”当下大喜,君臣又叙了言语,仁宗道:“晏参政以神童入仕,尤工诗辞,不知比于唐朝李太白何如?”晏珠道:“太白乃天上谪仙,臣不敢比。”仁宗转身,自阁内取出一幅书帖,递与晏殊,晏殊将书帖展了,上书四言诗一首:“山高水长,物像万千,非有老笔,清壮可穷。”观其笔法,苍劲雄浑亦不失飘逸之气,款署“太白”二字。晏珠一时不知何意,仁宗道:“参政举荐,教朕不做埋没良才之恨,这书帖便是赏赐。”晏殊道:“此臣下之职,此帖却不敢受。”仁宗收了笑脸,晏殊便不敢再推辞,好生将书帖收了。

    转回晏府,晏殊迳投书斋,将书帖陈于桌上,细细端详,不觉越看越奇,只见纵笔处有如滚滚洪川,收笔时好似轻云薄雾,参差跌宕间隐隐有造化自然之功。晏殊心中感叹:“世人只道太白诗无敌,不知其书竟为诗名所掩,今日一观太白真迹,古今能出其右者,恐不足三人。”不觉间又看了半晌,这才将书帖收好放定,转身要出书斋,又觉不妥,几经斟酌,便将几幅薛稷的字画腾开,方才将那书帖端放毕了。

    晏殊出了书斋,便要往厅中用膳,一名唤高林的仆从急急赶上前道:“今日重九佳节,夫人已备好筵宴,只等老爷入座,小的四下找寻不见,不曾想老爷却在书斋。”晏殊这才忆今日乃是重阳,即同高林来到膳厅,晏殊入了主座,高林侍立在旁。

    家人齐聚,儿孙满堂,不时已酒至半酣,众人又以诗词助兴,阖家欢乐,自不必说。只说那高林奉酒侍立一旁,见此情景,不禁感怀身世,一时生了二心。

    当晚洒宴散去,高林却未歇息,再听更鼓时,已过三更,高林轻轻潜入公子室内,拿了些金银细软,正往宴府外去时,却巧路过书斋,见房门虚掩,并未上锁,高林一时心贪,踱步进了书斋。这高林虽是白丁,倒也机敏,见满屋书画丛叠,单单一卷书帖端放其中,不及多想,高林将那书帖掖在怀中便出宴府,投城外逃去了。

    翌日老参政见书帖被盗如何恼怒不提,单说这高林一时心贪,将书帖盗出,只盘算往后能换些钱财度日,不存想此帖自此流落江湖,竟在武林中引出一段有血有泪,光怪陆离的故事来。
投推荐票 上一章章节列表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