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离只知道,民间为神祇立像,有所谓的“泥塑金身”之说,实则因各地贫富差距、信仰的虔诚程度、工匠技艺等因素不同,导致神像的品质差异极大。
仅从神像的材质上分,民间就有泥坯、桃木、玉石、陶瓷、黄铜、黄金等的区别,更有甚者,有些穷乡僻壤由于缺钱和能工巧匠,只以芦竹为骨架,用粗糙的黄草纸糊出一个简易神像来,照样四时常祭,香火不断。
用师父璇玉子的话说,就是“其像或有品第差等,其信其情实无不同也”。
这个道理游离自然明白。泥塑金身固然重要,但世间的神祇更看重的还是民众的信心。
心若不虔不敬,花再多钱,建再奢华的神像,于这些神祇而言,其功德修为依旧增益有限,反不如因陋就简但信仰却更加纯粹的贩夫走卒,每一次烧香诵念神祇之名、由衷感激神祇的庇佑和恩赐,都是在为神祇积攒自身功德和修为添砖加瓦。
久而久之,即便是那纸糊的神像,在香火信力的持续熏陶、加持下,最终会量变引起质变,由本属于凡俗之物的普通塑像,变为蕴含无量功德的神祇金身。
不过,话虽如此,但也并不意味着神像的材质并不重要了。
须知,“泥塑金身”乃是神祇接受民众的香火信力的重要媒介,是神祇歆享香火供品、吸收功德信力的锚点,所以往往有一些功利心强些的神祇,会格外看中自身塑像的材质,毕竟“泥塑金身”的材质越是高级,就能省却更多的修行时间。
金身塑像,正是“泥塑金身”的终极形态,一旦达到这个程度,不啻仙道一系的修士将肉身修炼至超凡入圣的状态,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神仙遗蜕”。而对应的神祇,便等于是多了一副“肉身”,并以此持续吸收信众的香火信力,快速增进修为。
需要说明的是,所谓的“金身”,与黄金锻造的所谓“金像”犹有不同。黄金塑像虽然比其他材质的神像更能有效的吸收香火信力,但远远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金身”。否则,那些神祇哪里还需要兢兢业业地护佑民间,赚取香火信力,以争取功德加身,提升修为?直接搜刮黄金,锻造自己的黄金塑像不就好了?
事实上,根据《道藏》中的记载,天庭对于其治下的天神、地祇,有一套严密的考核体系,称为《功过格》,由撰写了《阴骘文》的文昌帝君保管。
各级神祇均需按照上面的要求,在享受民间香火信力的同时,也要承担相应的义务,保境安民,降妖除魔,以维持天地秩序的正常运转。每年考评时,根据《功过格》上所记,若功大于过,则会领到一笔“薪俸”。
这笔薪俸,除了常见的修行所需的资源外,最重要的便是奖赏一瓶额外的功德玉液。这种功德青光实质化而形成的玉液,能够促使神祇们“散落”在民间各地的泥塑金身能够持续进化,最终修出“金身神蜕”,如此就相当于多了一个实打实的分身,无论是加快修炼速度,还是帮助自身斩却三尸,都是极其重要的。
因此,当游离看到那座原本只比纸糊、泥塑和木刻稍强一些的石制厚土娘娘像,在吸收了一部分财运之后,竟然一步到位,直接变为“金身”,成为可以直接容纳其本体降临的“神蜕”时,怎么可能不惊讶?
看着那金光熠熠的金身塑像,游离当即俯伏在地,诚心敬拜。
片刻后,尚在睡梦中的钱虫自行飞回他的心窍之内,石屋中的光芒也终于黯淡下去。
游离心中着急,想要控制玉笔同样飞回心窍之内,然而无论他怎么以心神催促,玉笔都丝毫不为所动,仿佛被施了定身术一般。
就在游离奇怪于玉笔的状态时,已经晋升为“金身”的后土娘娘神像,原本下垂了一般的眼帘,突然金芒一闪,眼神中便有了一丝神采,仿佛活了过来一般。
不过,直到她的眼珠翻转了一圈,瞳仁才最终聚焦,似乎已适应了此间的环境。
下一刻,当那对鲜活金眸俯视着玉笔时,原本呆滞的面庞上,却浮现出一丝稍纵即逝的惊讶。
她眨一眨眼,玉笔立即从一动不动的状态中解放出来,然后乖乖飞至她的面前。
无移时,那金身以一种人类难以察觉的声息,喃喃自语道:
“我就说,是谁能一下子就点化了我的一座石像,原来是你。可怜的妮子,看来还没傻到那个份儿上,还知道留个后手。”
言毕,笼在长袖中的金指微动,玉笔当即临空飞旋不止。
与此同时,游离的心窍之内也跟着雷声大作,仿佛被一股难以抗拒的天地伟力摇撼着,不自觉地就变得头晕目眩起来。
后土娘娘金身塑像中的那对金眸,也顺着玉笔的感应,径直看向石屋外的游离。
“气运之身?”
她若有所思地轻声念叨着,长袖内双手合十,便有一阵无形的波纹在空气中荡漾开来。
当波纹抵达游离身边时,他顿时觉得自己仿佛置身于灵气液化形成的惊涛骇浪之中,直想挣扎。
其后,石屋后方那棵一直安静无声的杏树,仿佛得了明令,当即落下一阵杏花雨。
更神奇的是,每一片杏花,都像那水潭上的流萤一般,无不散发出淡淡的绿色萤光。
于是乎,原本黑黢黢的石台上,登时亮如白昼。
散发着绿莹莹的光芒的杏花,一片接着一片,皆往游离身周汇聚,并以他为圆心,逆时针旋转不休。
第一百九十一章 地皇显圣(第 1/2 页)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