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界小说网 > 穿越小说 > 回到清朝做盐商 > 第八一一章 微服私访

第八一一章 微服私访(2/2)

    所以,东华只是派了代表过来。

    蔡启明是东华的外教大臣,但是他要参加与嘤国人和格里纳达的谈判。

    所以最后只能是丞相马春回来了。

    马春也多年未回本土。虽然他的家人都已经迁移到东华,但是谁还没有点乡愁呢?

    这次会议相比于往年,多出了一些带着头巾,穿着白色长袍的阿拉伯人,甚至还有皮肤黝黑的黑人。

    波斯湾地区一下子多出了许多复兴军的保护国。

    这些保护国虽说有很多其实就是一个部落。

    但是他们控制的地盘可都不小。

    这些复兴军新收的保护国,自然也都纳入到复兴军的管理体系中去。

    这就让复兴军的势力正式与奥斯曼帝国接壤。

    在董书恒创造的体系中,这些小国家或者部族,一旦加入进来,很快就会在政治、经济上受到复兴军的影响。

    而以华夏文明的强大,很快也会在文化上影响到他们。

    最近一段时间,这新京城中百姓可是开了眼。

    棕色皮肤的南洋人、红色皮肤的殷地安人、这些蒙面的阿拉伯人、黑色的非洲人,各色人种全部都齐活了。

    这是啥?这才是真正的万国来朝啊。

    可不是那种虚头巴脑湖弄人的万国来朝。

    这可是复兴军这么些年一刀一枪打出来的。

    波斯帝国的丞相在他的游记中写道:“这是一个伟大的城市,她绝对可以配得上世界中心的称号,不仅仅因为这里生活着几百万的人口。这里的书院集中在一起,就比我们的都城还要大。”

    “这里还是文化的中心,我在这里的清真寺做了礼拜。这里阿訇与我们那里的一样博学。难以想象,这里还有教堂,同时也有寺庙。我说这里是世界文化的中心就是因为这里有足够博大的胸怀包容一起。”

    “这里的人生活富足,普通的百姓都拥有很好的见识。听说这里所有的人都要读书学习。他们出门就能够做上电车,他们的马车不需要马拉,只要烧汽油就可以行走,他们从一个城市到另外一个城市都可以乘坐火车。”

    ……

    这位波斯人使用了很多赞美的词汇,以至于很多年轻人因为这封信的内容,踏上了到复兴军本土求学的道路。

    陆顺已经回到国内一个多月。他直接在老家镇海下船。

    先是回到了老家给自己的老爹请安。

    见到自己原本最纨绔的儿子已经小有成就。

    老头子嘴巴上说着教训的话语,心中却感到很欣慰。

    陆顺也跟老头子提了自己手中缺人的事情。

    老头子没有从家中调人给陆顺,而是让他去了一趟淮海书院。

    陆顺离开家后,途径沪上、来到高邮。

    他在沪上停留了一下,之前几次回来他都是在沪上下的船。

    但是到现在才没多久,他再次感觉自己要认不出这里了。

    淮海书院之行也让他受益匪浅。

    他没有想到,在这样一个书院中,竟然也是卧虎藏龙。

    因为有父亲的书信,陆顺见到了书院中一位老先生。

    这位老先生姓徐,竟然是个教数学的。

    这位老先生在书院的地位不低。

    在老先生的介绍下,陆顺成功地结识了好几位年轻英才。

    接下来几天,陆顺频频跟这些人接触。

    跟他们讲述南华岛的种种好处。

    为每一个人都画了一张不错的大饼。

    这些人各有所长,可是比陆顺身边的那些狐朋狗友要强多了。

    陆顺相信以他们的能力,只要在公司的人力部门走一下过场,就能够进入南华岛工作。

    眼见大会就要临近,陆顺只能先启程北上。

    陆顺很少到北方去,他先是在运河乘坐客船到徐州,然后从徐州北上。

    现在的大运河,基本上只有徐州以南的部分还在运行。

    北方的运河,因为维护的成本太高,现在基本上已经不再承担航运的业务。

    《控卫在此》

    取而代之的是徐州到新京的铁路。

    铁路运输的成本甚至比运河还要低。

    明清两代,对运河过为依赖,为了保障运河的正常运行。

    在干旱的季节,甚至要限制两岸的农户取水灌既。

    在董书恒看来,这完全是一种愚蠢的做法。

    相对于运河运输的重要性,两岸的民生更为重要。

    所以在治理黄河的时候,水利部的人就重新制定了运河的规划。

    北方的运河成了调节黄河流量的一条支流。

    基本上不再成为固定的运输任务。取而代之的是一条南北铁路。

    陆顺乘坐的这段扬州到徐州的运河,因为地处南方,水量充沛,得以保留。

    不过这里的风景与他的老家镇海已经大为不同。

    房屋的建筑更加的粗犷。

    大部分的人家正房前边都有院子。而在南方,大部分房子正房都在前面,房后为院,房前是一个晒场。

    站在船上,就能够看到远方整齐的村庄。

    经过了这么些年的发展,江淮这样发达的地区,农村都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家家户户都住上了青砖黑瓦的新房。

    原本的土胚房基本上都被淘汰。

    因为运输成本降低,加上机器开采的高效,各地都能够用上便宜的煤炭。

    砖瓦厂雨后春笋一般地建立起来。

    建筑材料的成本降低。

    农民也有了更多的进城做工的机会,除了粮食之外,手中也能够掌握一定量的交易货币。

    由此拉动了消费。农民再抠门,也是有意愿修缮自己的房屋的。

    他们唯二不会吝啬的消费品就是房子和土地。

    也许还可以加上耕牛、农具等生产工具。

    陆顺在徐州,见识到了一座重工业城市的魅力。

    火车站的周围,各种工厂就已经开始多起来了。

    火车行驶起来,他看到了这座钢铁城。

    是的,这已经不能算是一个厂子,而是以巨大的钢铁厂为核心,周围全是配套的工厂,以及一些下游工厂。

    再外围还有一些居民区。应该就是在这里工作的工人的居住地。

    如果这些都还不够直观的话。

    那么城北黄河上纯粹用钢铁建造的铁路大桥则能够够给人带来一种工业化的冲击。

    点击下载最好用的追书app,好多读者用这个来朗读听书!
投推荐票 上一章章节列表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