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典型的农耕村落,每一家都有自己的一块土地,由于气候宜人,土地可以一年两熟,交了税家里还留有不少的余粮,种地时热火朝天,连小孩子都出来帮忙,不耕种时街坊邻居就凑一起赌博耍钱。
在这种村落里面,读书没有用,认不认字无所谓,只要认识粮食就行,因此村子里唯一的一个教书先生的日子就过的不怎么舒坦了,他叫苏常,并不是本地人,是不久之前搬过来的,听说以前还是个城里的官呢。
苏常刚到村子里的时候,倒也引起了一阵轰动,村民们纷纷打听,这么一个大人物怎么搬到了他们这样的小村子里来,权当是闲来无事的消遣了,村民们发挥着自己的想象力,进行了各种大胆的猜测,可惜到最后也没问出个所以然来。
唯一知道的是苏常当过官,至于在哪当的、多大的官、为什么来这里,这些事情苏常都没有说,村民们渐渐也失去了兴致,看苏家落魄的样子,估计是被罢免的,这样的官在他们看来,反而不如农民,因为苏常不会种地。
苏常来的时候手里还有一些银两,在村子里买了一块地,盖了几间小屋,这就算是他的家了,对于一个不会种地的人来说,他接下来的命运只能是饿死,值得庆幸的是他找了一个好媳妇,苏李氏会种地。
人家都是男人下地干活,女人在家做饭,苏家反过来了,女人下地干活,男人在家做饭,这个做法让村里的人都很是瞧不起,身为一个读书人,苏常的面子上也挂不住,干脆收拾了一间小屋,开始了教书的生涯。
苏常也不为了赚钱,就是想改一改自己在村民中的形象,因此他教书也不收钱,只要家里有孩子的都可以送来,他不要钱,但也不管饭,这样的好事让村子里的人家打破了头往里进,几乎半大孩子都来了。
毕竟是不识字的祖辈农民,能让孩子认几个字也是好的,这就是老农们的想法,准确的说是不完整的想法,认字可以,但别影响了种地和收成,只有不下地干活的时候,孩子们才可以来读书。
老农们的账算的很清楚,种地有粮食,读书没出路,原因很简单,这不是一个科举制度的年代,这是一个封建和奴隶并存的时代,他们的国家,或者说是朝代称为夏,而夏王朝不是中央集权制,而是封建制度。
除了夏的都城和附近一些地方之外,其他地方完全是独立自主的,这些领主只需要交税就可以了,他们尊奉夏王朝的皇帝,而在自己的领地内,他们就是名副其实的土皇帝,领土有大有小,完全被贵族所把持。
木连村属于桑木城,把持着这里权利的是贵族世家王氏家族,村民们把税交给村长,村长上缴给桑木城,王家再往上交,一层层这么递交上去,最后交到皇帝的手上,因此木连村民能不能当官不取决于皇上,而是王家。
当官说难不难,说简单也不简单,在这个时代,只要你认字,你就是个人才,你就有可能当官,而不简单的原因则是你必须有门路,因为当官是需要推荐的,也就是说夏朝实施的是荐举制度,不是科举制度。
一群祖辈就是农民的农民,甚至很多人都没出过木连村,他们去哪找门路当官?这些老农们心里明白着呢,反正当不了官,我就让孩子在不影响种地的情况下学学认字,万一敢上一个机会了呢,咱这叫两手准备。
土地一年两熟,闲暇的时间其实并不多,苏常就这么着教孩子读书,一教就是十年,他心里无数次感慨,这些孩子里面还真有一些好苗子,可惜啊,这些孩子从小被灌输的思想就是土地最大,读书算个鸟。
十年的时间苏常也算是木连村里的人了,他家收成不好的时候,邻居们也会送一些粮食过来,毕竟自己家孩子在人家那念书呢,就这么着,苏常才没有饿死在村里,甚至还养了一个大胖小子。
苏常的儿子叫苏洛,起这个名字因为有一条洛水河流过村外,相比村里其他的孩子,苏洛这个名字真心不错了,小苏洛懂事以后不止一次的感谢这条大河,要不是这条河,估计他也会沦落成苏狗蛋之类的名字了。
毕竟是读书人,苏常给人的感觉就是做事一板一眼,遇事不会变通,说好听点是正派,说难听就是死心眼,而苏洛则完全相反,这小子一肚子的心眼,这也是他受到的教育多的原因,他不懂事时,苏常就开始给他讲书了。
今年苏洛九岁了,算起来苏常刚搬到木连村不久,苏李氏就怀孕了,隔年生了一个大胖小子,这也算是苏家有后了,苏常心里美的宁可自己吃不饱,也把吃的都塞儿子嘴里去了,这才导致苏洛没有营养不良。
读书人有读书人的范儿,所以苏常不种地,种地的活一直以来都是苏李氏做的,苏洛长大以后,自然而然的也下地干活去了,苏常的眉头皱成了一个川字,他很想自己的儿子好好读书,可他又说不出来这个话。
家里的吃喝都指望着媳妇,他哪有脸要求那么多,无奈之下只能白天让苏洛干活,晚上抽空教他念书,这样的生活很充实,也很累,小苏洛困的眼睛都睁不开了还得背书,结果是原本的大胖小子,随着年龄的增长,彻底的瘦了下来。
第一章 木连村(第 1/2 页)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