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界小说网 > 穿越小说 > 决斗厚黑 > 周文王父子VS商纣(上)

周文王父子VS商纣(上)(1/1)

    周文王父子VS商纣

    周文王姓姬,名昌,在西伯那个地方做侯,所以又叫西伯昌。

    而商纣呢,名字当然就不是叫“纣”。纣是什么意思呢?所谓“残义损善曰纣”“贱仁多累曰纣”,正如没人会给孩子起名做“陈残义”“李贱仁”一样,乙帝也不会给自己的儿子起名做“商纣”。其实殷商时期的帝王名号很好记,什么小乙什么太戌,都是和天干地支有关的,对这方面有研究的人应该很容易就记清楚他们的名号。而商纣这个名号当然就不是乙帝送给他儿子的,就像唐太宗硬是将“隋明帝”改成“隋炀帝”一样,周武王硬是把“辛帝”改成“商纣”。

    历史学家郭沫若曾说过:“实际,这个人是个了不起的人才,对于中华民族的贡献非常之大……中华民族之能向东南部发展,是纣王的功劳。”

    可惜,辛帝不够厚黑。而周文王父子确实个中高手。

    史书上说辛帝“天资聪颖,闻见甚敏;稍长又材力过人,有倒曳九牛之威,具抚梁易柱之力”。也就是说,辛帝很聪明,不但头脑不简单,四肢也很发达,长得高,又有力气——这力气大到什么程度?他能拖着九条牛的尾巴把它们像甩毛巾一样甩甩甩,然后又可以随手把屋里的栋梁换掉(这房子还不塌呀!),这估计是有点吹牛了。那还是人吗?这倒让笔者想到电影里金刚曳恐龙的样子……不是人呐!

    于是这个金刚一样的年轻君主又热血起来——跟汉武帝当年很像,边境有外族侵扰,年轻的君王很不爽,决计打它个七零八落。只是不同的是,汉武帝是任用名将,而辛帝却是自己来。高大威风的辛帝骑着骏马,带领着身后的千军万马,扬起漫天飞尘,阴霾了东夷人的整片天空。辛帝随手捞起几个敌军像金刚甩恐龙一样甩甩甩,然后扔铁饼一样地丢到千里之外,如果参加奥运会,他估计是个世界纪录保持者。

    他即位的第八年就东征江淮。但也只是小打小闹,带着雄师在东夷人面前耀武扬威一番之后就回国。情景大概是这样,金刚般的辛帝统领着千军万马威风凛凛地出现在东夷人面前,东夷人大叹“那小子真帅”,然后争先恐后地——逃跑。辛帝就追呀追,随便打了一阵子就班师回朝了。

    回国的时候沿途看看山水,狩猎游戏,好不快乐。与其说是“东征”,不如说是“公费旅行”。

    即使如此,他的第一次东征对于他本人来说并不代表普通的旅行。他的眼界变得开阔,了解到商之外的地方有多大;他的信心也更足了,东夷人只消看看他的架势就吓得回家吃奶。眼界的开阔和信心的增加导致了——野心的膨胀。

    他是一个枭雄,勇武,聪明,有谋略。但也仅仅是枭雄而已——因为他不厚黑。李宗吾说了,厚黑一定要用道义的纸糊住。但道义对于辛帝这样的金刚来说是在是太难理解了。他只做自己想做的事。我们来看一段资料:

    东征归来,沫都显得狭小了,纣王便决定扩沫都,并因城西的朝歌山,改沫都为朝歌。以后纣王即不断地向东夷用兵,由于战争的胜利,一批批的战俘不断地拥向朝歌。这些成十万,成百万的战俘,都变成了殷国的奴隶。由于纣王对东经营,跟着中原文化也逐渐发展到东南,促进了江、淮地区文化的发展;同时也由于战俘的不断增加,从而也大大促进了殷王朝的农业、牧业和手工业的发展,提高了奴隶主贵族的生活水平。

    所以开头我引用郭沫若说的话是没错的。郭先生说得很对,的确是辛帝加促了民族融合的过程。但无可否认的是,民族融合通常是通过战争来实现的。我们不必为辛帝文过饰非,但也不必如周人那样诽谤贬毁他。当权者有权利改写历史书——他们也往往会充分利用这权利。由于商朝离我们年代久远,我们多是听周人的历史的,甚难考究。但二十世纪初,我们伟大的历史学家们在河南省安阳县小屯村,挖掘出土许多殷商时期的遗物。根据挖掘得的玉器、铜器、龟甲与兽骨上所刻的大量文字与卜辞,我们得到了比太史公知道的更为真实可信的资料。

    笔者在这里顺便为妲己翻翻案。爱看电视剧的人通常也很知道妲己这一号人物。尽管没多少人相信她是狐狸精附体,但许多人都认死了她败坏朝纲迷惑君王。连太史公也说辛帝对她言听计从。这是没有道理的,因为从挖掘出来的史料中可得知,辛帝是在六十岁之后才得到妲己的。一个人再勇武,也不能违反生理规律吧?我就算咱们的金刚辛帝六十几岁还“行”,但也不可能太过分——明白吗?再说,商朝时,干什么事情都要问过卜才可以进行。夸张点说,如果某天天气很不错,辛帝很想上厕所。但是他的巫师说:“咱们占了一卦,那个茅房最近阴气比较重,你去那儿可能会掉进深坑不能自拔!”于是贵为君主的辛帝只能跑到农田里为百姓施肥……当然,这是比较夸张的说法。但一般来说,动刑审讯发动战争等大事都是要经过占卦才可以进行的。

    太史公等历史学家都说辛帝是受妲己启发才玩起酷刑和酒池肉林的。这诚然是把罪过塞到女人身上,为吾辈所不齿也。你认为一个出名荒淫的人会从六十几岁才开始好色吗?那也未免太“晚熟”了。只是酷刑是历朝历代都有的,为什么偏偏要说辛帝坏呢?因为周人要显示自己的贤良呀!而酒池肉林这有趣的游戏汉武帝也很喜欢玩,为什么人人都骂辛帝呢?因为写汉史的是汉朝史官嘛!

    咱们乱说一通之后,就拐进辛帝和周文王之间的恩怨吧!

    当时的周文王还不是“王”,开头说过了,在西伯这个地方做侯(注意:不是西伯利亚),所以我们姑且先叫他西伯侯。

    关于西伯侯是怎么和辛帝结怨的,太史公的版本如下:大家都知道辛帝喜欢玩炮烙。炮烙就是让人走在铜柱上。于是有人说:“这样而已吗?比走钢丝容易嘛!”可是这铜柱是淋了油的!于是又有人说:“那么铜柱放很高吗?人是不是很容易摔死?”我们伟大的辛帝同学不愿欺负有畏高症的同学,所以铜柱放很低,不过铜柱下面燃烧着滚热的炭,温暖着大家前行的脚步。于是咱们亲爱的西伯侯就莫名其妙地说:“唉……年轻人喜欢烧烤就算了,为什么要玩烧人呢?现在的炭很贵呀~”就是诸如此类批评炮烙的说话。西伯侯善良的观点被人听到,于是马上有人跟辛帝打小报告。辛帝大怒:“谁敢侮辱我的行为艺术?关起来!”于是西伯侯就被莫名其妙地关到“羑”这个地方。于是就有了“文王拘而演周易”的佳话。

    但这个版本似乎有点经不起推敲。仅仅因为西伯侯对炮烙有微词就关了起来,这是说不通的。而且打小报告的人——崇侯虎是辛帝身边的崇信,他身在朝歌,耳朵不可能长到西伯去听那个家伙碎碎念。

    对于“羑里之厄”的原因,笔者更相信另外一个版本。我们说过了,厚黑高手通常会假扮道德家。西伯侯就是非常典型的例子。他礼贤下士招揽人才(这意味着什么?),并且还四处走动拉关系,树立良好口碑。侯崇虎认为此人乃是一个威胁,于是就报告辛帝。辛帝没有多想就把他关了起来。这样是不是比较合情合理呢?然而太史公为什么不这么写呢?因为太史公要给人们树立一个被逼上梁山的贤臣形象,而非描写一个早已包藏祸心的厚黑高手。

    辛帝本来就是一个比较粗线条的人,这种人通常比较看轻书生型的人。并且当时的辛帝在东征的无往不利和朝歌的繁荣昌盛中已经自我膨胀起来,目空一切,并且耽于享乐。而西伯侯的朋友又进贡美女和宝物给辛帝请求放回西伯侯。真是投其所好。

    辛帝乐呵呵地把西伯侯放了。西伯侯对辛帝装出俯首帖耳之相,辛帝便想:“这文人毕竟都是软骨头呀!看来是被我关乖了!”辛帝越发不把西伯侯放在眼内。而西伯侯请求献出洛水以西的一片土地来要求辛帝废除炮烙之刑。辛帝欣然应允。反正他有大把酷刑换着换,少了一款而换来土地,多实惠呀!这西伯侯果然是个呆子没错。

    但辛帝看到的是能看得到的利益——土地,而西伯侯看到的是不能看得见的利益——民心。西伯侯这样无疑是成了天下贤士的楷模,历史告诉我们,得民心者得天下。

    ;
投推荐票 上一章章节列表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