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界小说网 > 仙侠小说 > 古侠记 > 第八章 舌战结盟

第八章 舌战结盟(1/2)

    “胶西群臣或闻王谋,谏曰:“承一帝,至乐也。今大王与吴西乡,弟令事成,两主分争,患乃始结。诸侯之地不足为汉郡什二,而为畔逆以忧太后,非长策也。”王弗听。遂发使约齐、菑川、胶东、济南、济北,皆许诺,而曰“城阳景王有义,攻诸吕,勿与,事定分之耳”。”

    ——司马迁《史记·吴王濞列传》

    一、

    翌日一早,胶西王派谒者来请应大夫一行,到王宫议事。

    吴王以随从的身份前往。为了掩盖身份,头上戴顶介帻,且压得很低。在谒者引导下,应高一行进入正殿。

    殿内一片肃然,鸦雀无声。两侧铺着精致的蒲席,席角压着虎形鎏金镇物。席前,摆着一列几案,案后危坐十几位文武大臣。太傅黎朔、中大夫刘敬宜、中尉庞且等重臣都在其中。应高三人点头致意后,坐在右列的几案后面。东面正中主位空着,胶西王刘卬还未到。

    应高等人刚刚坐定,左边一须发花白老者,一只手指?着,老气横秋道:“老朽有闻,昔年贵国吴王被封时,高祖曾面相其人,看后颇为不快,警告吴王说:‘若有反相’,并轻拍其背,‘汉后五十年东南有乱,岂若邪?然天下同姓一家,慎无反!’此话,不知各位来使曾知否?”说话人正是太傅黎朔,口气平顺,却言辞逼人。

    黎朔所说之事,已过去许多年,知道的人更少,但确有其事。那是汉高祖十一年秋,当时刘濞年仅二十岁,随高祖平定英布有功。其时,荆王刘贾为英布所杀,且无后人。高祖深虑东南一带民风轻悍,没有得力亲信驻守不行,便封沛侯刘濞为吴王。

    高祖召见刘濞,看其相貌后心有悔意,但是已发布任命诏书,不便更改,便当面警告他。俗话说:“打人不打脸,当人不揭短”,现在黎朔当着大庭广众,说出此事,确是令人难堪。吴王、应高和韦九都明白:“这是下马威,如果应对不当,结盟大事就会告吹。”

    应高见此,非但不恼,反而大笑三声,顿时气势夺人。众人都觉不解,黎太傅更是不快,反问:“此事可笑否?”

    应高朗声道:“我笑黎公,不通事理耳!”众人不由一愣。吴王心中赞道:“应卿果然辞锋厉害!”

    韦九亦刮目相看,心中暗道:“一路上,应高要多窝囊有多窝囊。没想到,他有恁般好口才。”

    应高续道:“谚云:‘料事者先料人’。当年高祖确实说过这个话,足见高明。但此语应作何解呢?并非吴王早有反心,不然,凭高祖的睿智决断,定不会封他吴王;另一解便是,高祖早料到子孙不肖,会有人造反。正所谓:当今无道,何怪人反耶?”这一席话说得太妙了,既不否认此事,又为造反找到依据。

    一个细弱声音传过来:“请道其详,为何反耶?”

    应高看时,原来发话者是面色苍白、中气不足的中大夫刘敬宜。庞且也借机插嘴道:“欣愿闻之。”二人话语相近,含义、语气却有分别。刘敬宜为人持重,沒有表明赞成或反对。庞且却鼓励应高说下去。

    应高胸有成竹,要历数景帝的无道行径,早不知心中默念过几十百遍了。他略清嗓音,不慌不忙道:“当今之无道行状,大致有三:第一乃为不孝。当年,其父刘恒身患痔疾,痛苦异常,黄头郎邓通甘心为之吸吮浓血,颇有疗效。一次适逢病痛发作,文帝令太子吸吮,太子初嫌肮脏不肯应命,后来勉强从事,吸吮几下便借故退出。他即位后,立即把邓通革职,使其活活饿死。”

    这件事世人皆知,足以说明刘启既无孝心,又心胸狭窄。大汉以孝立国,如果哪个人不孝,则品德缺欠。所以应高说出来,没有一人能反对。

    应高见众人赞同,更来了精神:“皇上无道者二,乃为不仁。当年吴国太子贤进京,与当时的皇太子即当今皇上下棋。皇太子悔棋,太子贤不许,皇太子大怒,竟用棋盘将贤打得脑浆迸出,死于非命。对同宗兄弟,下如此狠手,全无手足情谊!”

    应高尚未说完,立即引来同情声。

    应高又道:“皇上无道者三,乃为不义。分封诸侯乃高祖所定,刘启却违背祖制,反其道而行之。他任用奸佞,听信谗言,侵削诸侯,诛罚良重,日以为甚。各位请想一想,诸侯国都是他的叔、侄辈,本应亲如手足,他却视为敌人,如此行事,可谓不义。有道是:‘狗吃东西,把糠舔完,就要吃米。’吴国跟胶西国都是封国,一旦被怀疑,我们就再不得安宁。吴王身患暗疾,不能往长安朝觐,二十余年来,一直活在猜忌中,无法辩白。这好比人有肩膀,不敢抬手臂;人有双脚,不敢独立行走,如此小心,仍不被放过。贵国因所谓卖爵之事,受到谴责,削去六个县,这是贵国土地之半。这么一点过失,本不应受这么重的处分,明眼人都明白,他们恐怕不仅仅是削地罢?试问各位:不孝、不仁、不义者,难道不该反吗?”

    此话极有煽动性,几乎就是一篇战斗徼文,立刻引起人们的热烈响应。

    忽听有人高声道:“应卿所言,诚所忧之!”应高抬头看时,说话人正是胶西王刘卬,不知何时从帷帐后面步出来。他正值壮年,身材魁伟,穿皂色袍服,戴进贤冠,面有忧色。众人慌忙起身叩礼。刘卬伸手平按,示意大家仍归各位,然后郑重问道:“依足下看,该当如何处置?”

    应高道:“吴王跟您有同样的忧虑,他愿意顺应时势,捐弃身躯,为天下铲除祸害,不知大王意下如何?”

    刘卬听后,面现惊恐:“我怎敢这样?今上用法严厉,顶多要我的命,我岂敢谋反?”

    他的话音刚落,即有人附合,形势似要逆转。吴王、韦九不由发急。吴王用手捅了捅应高,应高点了点头。这是事先商定的暗号,该开出条件了,让人家以身家性命冒险,不许以重利是不行的。

    应高紧接道:“启禀大王,如今奸臣晁错,蛊惑天子,侵夺诸侯,朝廷疾怨,诸侯皆有背叛之意。上天已有警示,慧星出,蝗虫起,民心动摇,正是难得的机会。百姓怨苦之际,也是圣人挺身而出之时。吴王准备一面发表檄文,请诛晁错,一面出动军队,追随大王之后,必会方洋天下,所向者降,所指者下,莫敢不服。大王诚幸而许一言,则吴王会同楚王刘戊攻打函谷关。但是据守荥阳,夺取敖仓之粟,防备汉兵偷袭,却须由大王主持。大王慨允,则天下可以并吞。然后,吴王跟大王分割天下,不是很好吗?”

    刘卬踱了几步,忽然停住问:“如此重要承诺,应卿能替吴王做主么?”

    应高笑了笑:“吴王正在此地!”

    吴王当即站将起来,一手把介帻除下,露出真面目,遂向刘卬施礼:“王弟,别来无恙乎?”三十年前,刘濞在京城见过刘卬,当时他只七八岁,那时还未封王。

    刘卬立刻认出王兄刘濞,慌忙跪下施礼:“王兄亲来商讨大计,再好不过!”话虽这般说,神色间却仍有顾虑,“王兄可有必胜把握?”

    吴王上前搀扶道:“卬弟,你自小就有胆识,有你主持大事,齐、济南、甾川、胶东四王都会响应;北面联合赵国,南面会同楚国、南越国,九国同时发难,还怕他刘启怎的!”随即一脸庄重,“再说,上天已垂顾我们了——”故意不把话说完,却目视韦九。

    韦九知道火候到了,立刻“呛啷”抽剑,举过头顶,高声道:“‘悬剪剑’在此,天命已归!”

    众人只觉眼前一花,黄澄澄的剑把儿,剑身泛出青绿色毫光,显出一股震慑人心的神秘力量,顿时引来惊讶一片。刘卬见了,立刻热血沸腾,最后的顾忌全都消除,当即大声道:“好,就是这话!”两王同时伸出右掌,“啪”地击在一起。

    订盟起兵这件大事,就这般定下来。两国大臣们都笑着祝贺:“早该如此!”“大王决断英明!”

    刘卬大声吩咐:“拿酒来!”
第八章 舌战结盟(第 1/2 页)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投推荐票 上一章章节列表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