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界小说网 > 仙侠小说 > 阴阳御天录 > 第十六章 卧龙村

第十六章 卧龙村(1/1)

    上官云三人回到堂屋,奶奶欧琪她们已经将早饭端上了桌子,等待开饭。

    早饭很简单,红苕稀饭,泡豇豆。

    上官玉龙和上官千寻快速干掉,拿起书包,将两个蒸饭缸放在书包里准备上学去了,学校没有食堂,用蒸饭的方式为每个学生提供餐饮。

    “爷爷,奶奶、妈,我们上学去了。”

    “嗯,你们慢点。”奶奶欧琪回应道。

    两人走出家门,沿着石板路乡村外走去。

    两人已经初三了,本来应该住校的,早上还有两节早自习,这是初三学生的特权,初一初二全部是走读,学校的房间不够,无法满足其它年级的住宿。

    只是两人的学习成绩太好了,在全县的成绩排名中,自从他们转学回来,上官玉龙一直是第一,上官千寻一直是第二。接收他们的何健老师在他们初二期末考试成绩出来后,见人就夸他们,惹来一班班主任的唉声叹气,一直以来一班的成绩要好过二班,结果,现在上官玉龙两人包揽了全县的一、二名,这让他觉得有点受不了,谁叫当时他不愿意收呢。当时他觉得,从城里转到乡下的学生一定是调皮捣蛋的,为了不影响班级的荣誉,他拒绝了校长的提议,没有接收这两个转回来的学生,现在他后悔莫及了。

    进入初三后,上官玉龙向何健老师申请,不住校,不上早自习,每天八点前到达学校学习,条件是保证考试成绩不下滑,名次不被别人超越。何健老师与其他上课老师商议了一下,答应了他们。成绩在现在就是天,成绩就是好学生与差学生的判定标准,这是八十年代普遍的真理。

    从卧龙村到乡中心校有六里路,两人要走三十分钟,速度不算快也不算慢,很多人都能在这个时间走完。

    早晨的卧龙村是宁静而忙碌的。四座山差不多把卧龙村给围在了里面,仅留了百米宽的沟。玉门峰对面的山不高,叫鸡公岭,左手边的山是一个小的山脉叫九节龙,右手边的山脉叫蜈蚣岭,这些名字不知道是谁取名字,如果按照形态来讲,倒是有点儿像这几种动物形态。

    村子里的人们很多很早就起来,到地里干农活儿。毕竟现在是自己的责任田,种的好坏,关系到一个人在村里的地位,会招人唾弃,起早贪黑、辛勤的在地里劳作,为了自己能够有更多的收获。

    卧龙村里最大的姓氏是聂姓,村里做主却一直是上官家族。卧龙村是上官家族在宋朝时搬迁过来,最初这里是没有人烟的。上官家族搬迁过来时,带来三个家将,分别是聂姓、张姓及黄姓。安家落户后,开坑荒地,几家开始发展,除了上官家族一直是单传,其他三个姓氏就开始开枝散叶,到了明初时期,几个姓氏家族形成了很大家族,这些家族一直以保护上官家族作为自己的祖训,但是,卧龙村的土地面积不足了。这时,几家族长举行了一个会议,最后决定是聂家留在卧龙村,张家搬迁到左边的山坳中,形成张家村;黄家搬迁到右边的山坳中,形成黄家村。

    以前每次上官家族的人满十四岁都是一件盛事,三个姓氏的年轻一代都会举行比试,选拨出最优秀的年轻人陪着上官家族的人一起远游,这些人都是以保护上官家族后人为己任,几家人都有后代在远游时牺牲过。这里虽然偏远,每家人的见识却并不低,思想也不封闭,比较容易接受外界新的变化。

    随着几家人口增加,村落外的地方开始陆续的有了人,这些人家很多是逃荒过来的,或是躲避仇人搬迁过来的。周围开始热闹起来。

    最后形成了鲁班集市,建国后,成了鲁班乡。鲁班乡是离台山县最远的一个乡,班车早上六点出发,要到晚上六点才能到,足足需要走十二个小时。

    一开始,卧龙村只有上官家族和聂姓,清中叶时,上官家族的人远游,捡了一个杨姓小孩子,带到了卧龙村,最后在卧龙村生根,只是杨姓家族没能开枝散叶,直到杨奶奶时才有了两个孩子,结果两个孩子都不见了,如果再没有消息,杨姓就会消失了。

    七十年代初期,政‘府’号召在兴修水利工程,解决周围农业用水,这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这个时期,人民淳朴,一个号召就开始行动,卧龙村接收了三家要被水淹掉的村民,在卧龙村安家落户。经过五年时间的努力,鲁班水库在上官玉龙出生当天进行了开闸放水,形成了有三亿立方米库容的水库。

    这几年,乡干部一直想将办公地方搬迁到水库的主坝去,那里离县城要减少四个小时的车程,只是因为钱的问题,这个想法一直没有得到实施。

    因为新修了水库,进城的路被扩宽了很多,还减少了到县城的距离,修水库之前,鲁班乡的班车要开十六个小时才能到县城,中途只能休息一晚,所以,鲁班乡是台山县最穷的一个乡镇。乡上的干部都是本地的,外地干部都不愿意来,这也是台山县的一大特色。

    卧龙村就是这样一个远离城市的偏僻小山村。

    上官家族一直有个没有成文的规定,家族后代不能与聂家、张家和黄家的人结婚,这应该是不将几家的关系给破坏掉。上官家族远游时,聂家、张家及黄家都会有年轻一代的高手陪同出山,这个习惯一直到上官清远时被终止,结果他还娶了聂云倩。这都是华夏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给几个家族带来了新的变化。

    上官清远在深城建立的卧龙集团,虽然基本上是他自己独立建立起来的,但是,他还是遵循了家族祖训和上官云的教诲,从聂家、张家及黄家抽调了一些有头脑的人一起,每家都配给了百分之十的股份,这些股份作为三家的公共财产,只要是这三家的直属后代,每个人都能享受一定的利益。

    三家人按照上官云的建议,把这部分收益分给了各自家族中未满十四岁的小孩子和年满六十岁的老年人,还有就是丧失劳动力的人。自从八一年开始,卧龙集团就有了利润,每年上官清远都会将分给几家的利润分了回来。村子里制作的手工艺品都会通过卧龙集团进行销售,虽然成本很高,却一直没有断过,在这三个村子,只要一个人不偷懒,都有了不错的收益。

    除了这些收益外,三个村子里的男人们基本上都是捕猎高手,开水吃水、靠山吃山,三个村子背靠玉门峰,大岷山脉连绵几千公里,都是原始深林,山里面动物繁多,只是深处猛兽如云,人们不敢深入,只能在边上捕猎。以前,这些东西无法外销,大部分是自己食用,现在则是大部分被上官清远收购。

    这几年,三个村的孩子都上学了,家家户户都有一定的积蓄。三个村子里的年轻人在十里八乡是比较俏的,除了挑花眼的,都娶上了媳妇,女孩子们差不多都是在三个村内部消化的,外嫁只有十之一二。

    三个村子的人数都差不多,每个村子都有六百人左右,三个村子有两千来号人。

    因为上官玉龙娶了聂云倩的缘故,三个村子里基本上都是沾亲带故的,这就造成了上官玉龙的辈分不是高就是低,七拐八拐的叫法很多时候让他摸不着头脑。回来这一年时间里,他闹了不少笑话,最后没有办法了,他让爷爷组织几个家族族长(除了卧龙村聂家的族长聂成海是村长外,其它都是村支书)开了个会,除了聂家的按照聂云倩的辈分叫人外,其他的都按照年龄大小叫人,这才解决了上官玉龙的问题。

    村子里的石板路、河沙路与张家村、黄家村都是相连的,都有石板路、河沙路,在鸡公岭脚下汇聚。

    三个村的村委会全部集中在这个地方。这里还有一个小学,收的都是三个村的孩子,以前是私塾,解放后这里改成了学校。老师都是三个姓氏的人。

    “玉龙哥早,千寻姐姐早。”很多来上小学的孩子们看到上官玉龙他们都主动的打招呼。

    “小花早。”

    “小海早。”

    ……

    两人不停的回应给他们打招呼的孩子们。

    他们在三个村就是这样受欢迎,不管外面怎么变化,上官家族在这里都是受人尊敬的,老人们一直这样教育家族的后辈,上官家族的人是他们应当用生命去保护的,从小就开始灌输这种观念,到现在还没有改变。

    这不仅仅是以前各自家族的祖训,现在还有上官清远的卧龙集团给每个家庭带来了收益,让家家户户的日子越来越红火。上官玉龙转学回来的时候,每个家族的族长还带他们到每家每户都走了走,坐了坐。

    现在三个村子都还没有对外的公路,上官清远过年回家时提出过要在鸡公岭到鲁班水库副坝这一段修一条公路,解决现在买卖东西都是肩挑背磨的情况,这条路会连接三个村子的河沙路,应该是在九月份开始动工。现在正在策划如何修,需要多少钱。修路的钱应该是上官清远拿出来,关键是如何要修成什么样的路,这才是最考人的。几个村支书村长已经讨论了几次了,都还没有完全定下来,据爷爷说已经有了两个方案,都让人带给父亲上官清远了,这次他回来应该可以定下来了。

    两人走得不是很慢,在七点五十准时走进了教室。
投推荐票 上一章章节列表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