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界小说网 > 仙侠小说 > 唐歌 > 三、君王有泪

三、君王有泪(1/1)

    李亨得讯后大喜,夸赞万雷道:“万公子真英雄也!”当即同李辅国以及陈玄礼等数位将领联名上表,言:“安史贼子作乱,尽是杨国忠招惹的祸,士兵对其本就多有怨言。他不思己过便也罢了,没想方才又勾结吐蕃使者,密谋造反,不料让禁军撞个正着,激发了众怒。事情败露欲逃,却被兵士赶上乱刀分尸。现下禁军兵卒围住杨家人宿住馆舍不放,群情激愤,几有哗变之势。恳请陛下降旨,诛杀杨家之人,以定军心。”

    玄宗大怒,他如何不知杨国忠为人,好端端的怎会去勾结吐蕃使者,此定是强加之罪,看来太子这次是狠下心要弄死杨国忠一门了。而且知子莫若父,太子一向谨慎,从未似这般大胆敢威胁天子,他要做什么?玄宗心里忍不住打了一颤。

    自太子李嗣谦被废,李亨后继其位起,他就处风口浪尖饱受磨难。先是李林甫,后是杨国忠,均不遗余力对其进行打压。尤其天宝五年,李亨太子位因太子妃之兄韦坚等人之故差点被宰相李林甫废掉,他被迫上书请休与自己感情深厚的太子妃韦氏,逼得韦氏削发为尼,郁郁而终。

    继而太子良娣之父杜有邻惹上官司,李林甫借机唆人污陷其:亡称图谶,交构东宫,指斥乘舆。这个罪名可不小,一下便将太子李亨再次牵扯进来,推入了危险之境。为求自保,李亨不得已又一次上书请休太子良娣杜氏,将其迁出东宫,废为庶人。而杜有邻因太子良娣杜氏免了死罪,却在受刑中遭人做了手脚被生生杖毙,积尸大理寺,家小流徙远方。

    此一年,李亨两次休妻饱受打击,痛苦不堪,深会姑姑玉真公主与那浪荡子李白之悲凉,若非性格谨慎只怕难逃一死。而对于李林甫不断向太子发难,玄宗却几乎未有干预,冷眼旁观,以至于李亨忧思成形,年纪轻轻便双鬓斑白。因此,李亨对玄宗实是心有怨愤。

    如今长安陷落,成都路遥,正是仰赖军士之际,玄宗无法,只得下诏治罪杨家。禁军士卒得诏,心花怒放,一齐涌进杨家入住馆舍,逢人便杀。杨国忠长子大常卿兼户部侍郎杨暄和韩国夫人以及秦国夫人被当场砍死,另有亲远二十余者被乱刀分尸,鲜血、脏腑撒满整座庭院。后来只杨国忠之妻和幼子杨晞以及沈国夫人在亲卫拼死护卫下突围西逃,最终于陈仓遭县令薛景仙带官吏围堵,才被一一捕杀。

    末了,李亨等人又再上奏,言士卒依然不满,一致要求陛下割恩正法处死贵妃杨玉环,否则便反转东投叛军而去。

    玄宗一听勃然大怒,暴跳如雷,抄起案边一本奏折砸将过来。李亨毫不躲闪,昂着头一动不动,便连眼睛也未眨一下,任由奏折“啪”一声砸在脸上。玄宗跳起来指着李亨的鼻头大骂:“逆子!你想造反么?”李亨静静看着玄宗,却一言不发。

    玄宗怒气交迫,只觉胸膛也似要裂开了,指着李亨的手更是哆嗦得厉害,怒道:“你……你……朕现在便废了你,朕现在便废了你!”刚要开口叫“来人”,眼光蓦然间从李亨鬓边扫过,看到他那两抹斑白心中猛地一痛,已涌到喉咙的话又咽了回去,再也不忍说将出来。

    玄宗盯着李亨,颇生怜惜之情,想他这些年来虽贵为太子,但境遇却一直险象环生,想必昼夜担惊受怕,无日或安,终使未老先白,对此,自己着实有不可推卸之责。玄宗挥手示了示其他人,道:“你们暂且退下!”众人不敢违抗,丢下李亨一人均躬身退了出门。

    玄宗身体晃了两晃,一屁股跌坐回去,低声说道:“贵妃一路来随侍朕侧,不曾有离,安知杨国忠之谋?便是知却也必不会参与其中,反会及时告于朕处,朕若杀她岂不是妄累无辜?”说着眼望李亨,露出祈求之色,似是在说:“所谓杨国忠谋反,不过是你为杀他而诬扣之罪而已。既然杨国忠已死,你又何必揪着朕的贵妃不放?”

    此一举玄宗老态毕露,甚显苍凉,李亨瞧了也是面有悲色,可事已至此,根本回不了头,只得说道:“杨贵妃确实无辜,但将士们已然杀了杨国忠全门,贵妃乃其族妹,有她与父皇朝夕相处,将士们心里岂能不忧虑其日后报复?值此之际,将士心安方能保卫父皇早日入蜀,若是不安,我们父子又当该立于何处?”

    玄宗听后终于死心,知晓此事已经无法挽回,忍不住两行老泪喷涌而出。过了好一会他才对李亨摆一摆手,说道:“你也退下吧!”李亨躬身应喏,退了出去。

    玄宗擦干老泪,摊开帛墨,心有千言万语想要倾吐,一时间却书不出半个字来,不一会泪水又溢出了眼角。接着玄宗手一颤,笔儿跌落下去,正翻滚在锦帛之上,登时染出老大一片污渍。玄宗长叹一声,唤来高力士,传赐贵妃杨玉环三尺白绫一条,外加一道口谕,曰:“朕今生有负,望善处转生。”高力士得令立即手捧白绫赶往驿中佛堂寻到贵妃,传达了玄宗口谕。杨贵妃闻后泪流满面,对着堂门拜了三拜,泣道:“陛下,臣妾这便上路,只望来生还能陪侍陛下身侧!肯请陛下多多保重。”言罢引劲受缚,被缢杀当堂,年三十有八。死后,高力士奉命将其陈尸于天井之中,请禁军将士尽来临观,验明正身。随后大军开拔,继续赶往蜀地。

    李亨与万云、李辅国等人计定,奏请要北上平凉收拢各方散落兵卒,好与叛军相抗。玄宗心里明白,此次太子明目张胆要挟自己,自然担忧到了蜀地会被治罪,因而是决计不会随同一道前往成都了。只是此时禁军共三千多人,除了陈玄礼的龙武军外,其余尽皆掌控在李亨二子手中,正奉命殿后,足足有两千之众。且大多均是飞龙军劲卒,战力之强远非龙武军可比。自己若是不允,只怕会逼反了他,后果不堪设想。玄宗无可奈何,只得应允与李亨分道扬镳。

    于是李亨丢下一应妾侍,让随着玄宗前往成都,由陈玄礼率一千龙武军护卫。他则带着太子妃张氏以及二子广平王、建宁王领两千飞龙军北渡渭水,前往平凉,随行有李辅国、万云、万雷、万云三子万开,和其余众多东宫文武。

    蜀中路险,走卒尚且步履维艰,何况是骑兵。而北去则是广袤平原,极是开阔。叛军闻迅后立即舍了玄宗,调集三万幽、并铁骑主力前往围追太子,致使李亨等行路上一日大小战不下十余次。将士短粮饥迫,只需风吹草动尽皆胆颤,体乏心疲,可谓是仓皇颠沛,狼狈不堪。

    待得到了平凉,飞龙军所剩不足三百,万家父子三人和一干门徒子弟尽皆负伤,尤其万云,为救建宁王,以一人之力抗两百余骑。不料其中有三十余位江湖门派子弟,不仅身手硬实,还长于结阵,万云出其不意吃了大亏。若非万雷眼疾一见情况不妙立即赶来援手,合力毙了数人破去阵法,只怕后果不堪设想。尽管如此,万云还是吃了两掌,挨在后心,伤势最重。

    众人历经磨难,到了平凉却尽皆傻了眼。此时的平凉由于战乱,民户十不余三,所过之处更是满目疮痍惨不忍睹,当地驻军闻得太子抵达纷纷来投,前后凑一块儿也不过两千多人。

    李亨心悬万云伤势,一路上均陪同在侧。万云说道:“如此看来,平凉受之迫害远超乎所料,再非用武之地,且叛军主力皆在往此集结,实不宜久留。”

    李亨忙问:“依先生之见,该当如何?”万云对北疆本就不熟,加以如今局势混乱,诸地多少皆受了影响,切实状况已然无法估摸,思索一会也想不出好办法,只得道:“还须继续进军,深入朔方北部为妥。朔方向来民风彪悍,多少还能聚拢些许精卒,殿下到了那里再行集贤商议。”李亨亦觉不错,点头应允。

    真是天无绝人之路,恰逢这时朔方留后杜鸿渐派使送来表报,详细陈述朔方当前状况,后又书言:“朔方军乃天下劲师,灵武更是用武之地。如今回纥约和,吐蕃依附,虽有些许郡县为叛军占据,但其军民皆誓死亦不从贼,无不望早日回归朝廷。臣肯请殿下速至朔方举贤纳士,整顿武备,随后挥军南下,必天下为之响应,何愁叛贼不灭?”

    李亨大喜,连忙又将表报递给万云。万云看罢更是两眼精光闪烁,一改受伤后的疲态,说道:“此乃天意如此,此乃天意如此啊!”当即整顿军马,护送李亨拔行。

    半道之上,杜鸿渐亲率精骑三千来迎,七月九日抵达灵武。随后御史中丞裴冕领杜鸿渐、崔漪等人上笺李亨,请遵玄宗马嵬之命,即皇帝位。李亨心知肚明,在马嵬驿自己诛杀杨国忠、逼死杨贵妃,玄宗大为恼火,没当场治罪已是万幸,何来的狗屁禅位之事?想来此定是万云的计策,不禁心中大喜,但表面功夫还需做足,当即推辞不应。
投推荐票 上一章章节列表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