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志民对着麦克风,肯定地说:“有。我县五中的林老师,他虽然退休了,但心里时常记挂着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实验,他把他一生的教学经验传给了我,手把手地教我,引导我走上了教学研究与探索的征程。

    还有两个。一个是我的老班主任,狮石中学的秦校长。我退伍后参加高考,因被人诬告,没有被省师院录取,我曾困顿、迷茫,自卑,失去了生活的信心,前进的方向,秦校长谆谆地告诫我:人,不怕摔跤,最怕的是摔倒了再也爬不起来。是秦校长的诱导,让我摆脱了高考落榜后的精神失落的困境。另一个是原狮岭乡文教办的张干事,为我的发展,提供了平台。他的鼓励,给了我前进的巨大动力。”

    ……

    “据说你还是民办教师?”省教育杂志社的记者问。

    “是的,中学二级民办教师。”

    省教育杂志的记者朗声说:”我以记者的职业道德,呼吁在座的教育行政机关的领导,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对教学与教学研究有功的优秀民办教师,在职称评定、民办转公办的问题上,实行政策倾斜。一个民办教师,在那偏远的山村,能有今天的成就,是多么的不容易!”

    “请问是否愿意留在省城教学?山区的条件太差,省城对你的发展,有着更为广阔的空间。”省城某区的一个教育行政领导问。

    “这个问题,和郡中学的领导,也曾与我磋商过。省城虽好,集中了优厚的教育资源,对我的发展,无疑是一个理想的平台,但我忘不了山区孩子渴望求知的眼睛。”

    ……

    “你所创立的助学慈善基金会,对推动教育大业的发展,具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请你详细介绍一下具体情况。”一个记者举手提问。

    “我们的助学基金会,已经创办六年,具体资助了多少学生,我没加统计,具体情况,去年省报已做了介绍,在此不再赘述。我们创办助学基金会,有两大宗旨,一是帮助品学兼优、但因天灾人祸而贫困的学生完成学业;二是转变问题学生,为社会的发展增瓦添砖。在此,我向全省人民呼吁,山区还有很多没有摆脱贫困的学生,需要我们去扶助,欢迎更多的有志之士加入我们的行列,为教育的发展贡献一份爱心。同时也呼吁全省的教师,给学生多一份关爱,绝不鄙夷、淡漠问题学生,不仅授业,更重要的是用美德育人。改造了一个问题学生,就为社会的发展增加了一分动力。”陈志民滔滔不绝地说。

    很快,省报就刊登了《北有魏书生,南有陈志民》的报道,省教育杂志也发表了《我省教育战线的一颗新星》的人物通讯。

    省城的民办学校,以高薪聘请陈志民,陈志民毫不犹豫地婉言谢绝。跟着贾局长回到了市里。

    市教研室留陈志民在市区各中学传经送宝,上示范课。

    程雨荷在班上的报夹里取下了报道陈志民的那张报纸,回到寝室里看了又看,爱不释手。

    “程大姐,你名花无主,是不是看上了这个帅气而又有才华的冠军?”同寝室的女生打趣地问。

    “我不是名花,无主属实,人家可是英雄有属,我薄缘寡份,没福气享受冠军的垂青。冠军的夫人就在这里。”程雨荷拉起坐在床沿的林心语,把她推向众人。

    “哎呀呀,林心语,你好福气!你们真是郎才女貌,才子佳人。常偎才子的怀里,难怪你这般的优秀。”一个女生赞叹地说。

    “你家才子夺了全省的冠军,这荣誉且不说,光奖金就启码够我们工资的好几年,林心语,你得待客。”睡在林心语上铺,正躺在床上看书的女生,将头伸出床沿,提议说。

    “今晚学校已经关门,明天晚自习下课后,我请你们吃夜霄。”林心语慷慨地说。

    “请夜宵不够意思,你们没看到教务科发的通知,明天陈志民来学校上示范课,到时,抓着他们俩人请我们吃大餐。”一个女生似乎是吃了几个月的学生餐,有点馋了。

126(第 1/2 页)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投推荐票 上一章章节列表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