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界小说网 > 仙侠小说 > 医路仙途 > 第五回 村居学医乐 再见徐将军

第五回 村居学医乐 再见徐将军(1/1)

    上回写到徐志达拜了赵大夫为师学习医术,心内自是欢喜不已,恨不得立时能随时侍候赵大夫左右,早日习得赵大夫的通身医术。

    赵大夫毕竟是在京城做过御医的人,那身医术既有上古门派传承,又有行医尘世间几十年的经验积累,加之在太医院同道众多,总有机会观摩一二,太医院的藏书阁也是整个大夏医术收藏最为丰富的地方,赵大夫为皇宫内院、王公贵族诊病之余,总喜欢一头扎到藏书阁里博览群书,《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祝由秘录》、《玄女内丹考》、《上古阴阳总调》、《金匮要略》、《伤寒论》、《扁鹊医论》、《道家调摄阴阳大法》、《金丹秘笺》、《经络全说》……等等众多的自上古流传下来的医书、道家养生之说,赵大夫都有涉猎。若论医书,这赵大夫在太医院这等高手如云的地方竟然能稳坐前三交椅,与其勤奋好学、家传渊源深厚有莫大干系。

    自从五年前那场宫廷政变,赵大夫莫名其妙地受到牵连并被发配西域边塞,背后黑手与其太医院眼红之人大有干系,赵大夫在发配路上思索了一路也没想到是哪个人背后下黑手,索性赵大夫医术高超、医品很好,虽然被贬,背后之人亦恨不得他死在发配路上,然而还是有很多受过赵大夫恩惠的人暗地里或多或少关照他,才使他一路上尽管险阻重重,但最终有惊无险地抵达西域都护府,交接完毕后,本来按照刑律他要留在军队治所效力,恰恰遇到徐将军,徐将军的母亲前些年患有恶疾,幸亏赵大夫出手妙手回春才能保得性命,自此徐将军一家对赵大夫那是感恩不尽,徐家早将赵大夫将赴西域之事通过自家通信渠道传到西域,徐将军也早已有了主意,因此徐将军一见到发配到西域的赵大夫,一边安抚,一边叫来自己当年的亲随徐大栓,让其将赵大夫接到玉山村好生照顾,赵大夫才免了辛苦的劳役。对此,赵大夫心里有数,每年都会上玉山采集大量药草,经过蒸晒炮制,制成大量跌打损伤、止血化瘀、解毒防疫、提气吊命的丸药供应徐将军治下所用,为徐将军麾下众军在与周边夷族征战中治伤救死、防疫解毒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徐将军治所上下对赵大夫心里莫不感激。每年都会偷偷送一笔银子到赵大夫处,让他全心全力制作药丸不必为生计操心。当然有徐大栓和英娘夫妇在,赵大夫在生活上也不会有什么亏欠。赵大夫制作丸药之余,就是为玉山脚下几个村子诊病开药,颇救治了不少村民。赵大夫未来之前,山村居民没有疾病就是土方加硬抗,抗不过就是运气不好只好归阴了,抗得过那是祖宗保佑,玉山山神佑护,运气大好。赵大夫的到来结束了村民医疗基本靠自己的居民,因此获得了玉山脚下几个村子村民的尊敬。谁家有些稀罕物都会送些过来,赵大夫倒是来者不拒,反正自己也吃不完,大都送到了徐大栓夫妇家里,让英娘整治了配上粗酿高粱酒一饱口福之欲。赵大夫这种生活心态倒是契合了上古时期就流传下来的“心性恬淡、师法自然”的心法,颇有入世出世高人风范。

    小志达自从拜师之后,自是每天小心谨慎地执弟子礼。早晨天还未亮,就来到赵大夫的小院,服侍赵大夫洗漱完毕,再奉上一碗热茶,师徒两个饮罢,方来到院子里站桩调息养气,练习导引工夫。一次早课完毕,志达不解地问道:“师父,咱们赵氏一门医术为何还要练导引工夫呀?”

    “这是我门学医必修功课,为师幼年时也不甚理解,现在到体会很深。”赵大夫道,“中医讲究’望、闻、问、切’,按吾师门所传’望’并不是世人所解为观色而是望气观神,没有导引养气工夫自是看不出来。为师自小跟随汝师祖修习此门工夫,到现在也有五十余载,但为师资质不够,至今也未得其法并望不出人之气观人之神,然汝祖师言之凿凿道,吾门医术乃上古修真大派清虚门所传,望气观神不过是入门基础工夫罢了,吾并不清楚上古时期发生了何事,导致我师门被清虚门流放凡尘,许多技艺虽然流传下来,但很少有人能练得出来,这也是历代祖师的憾事啊!”言毕,赵大夫轻抚胡须,眼望苍穹,接着道,“且吾门并非只有诊病采药之艺,尚有炼丹、祝由、针灸、石砭、刀功,若不养气年纪一大气血稍亏,必不能久作,影响疗效,故调息养气,健体轻身的导引工夫是吾门弟子必修之功课!”

    “弟子晓得了,一定勤习练,必不负师父厚望!”志达认真地说道。

    “汝有此志,为师便感欣慰。”赵大夫已经从刚才怅然若失地情绪中走了出来,微捻胡须微微一笑,摸了摸小志达的脑袋。

    师徒此项功课每日清晨必要一个时辰。功课完毕,师徒二人饮下两三碗热茶,方坐下休息。此时,大栓和英娘夫妻二人必定提着一个大食盒相携而来。体谅这师徒二人做功课辛苦,英娘早饭倒是变着花样来做。有时是鸡丝手擀面条,每个碗里卧上两个荷包蛋,配上嫩生生的青蒜苗,在这冬日里倒也让人胃口大开;有时是韭菜鸡蛋馅饼,配上熬得浓稠的小米粥,自是养胃好饭食;有时是白菘口蘑粉条豆腐包子,面皮松软筋道,包子馅清香可口,有时也是大葱羊肉馅儿的,葱香浓郁肉味厚重,一老一小总能多吃几个;有时则是自家磨的豆浆配上炸饼子,一碟腌菜,自有一番农家饭的香气。在英娘无微不至地照顾下,小志达已经有了这个年龄正常的体型和肤色,小脸变得肉肉的,让人一见忍不住想捏一捏。

    趁着这两人用饭,英娘则把屋子里收拾一番,把赵大夫换下来的衣物收拾一下,稍后回到家洗洗涮涮,缝缝补补。大栓则将火石搓了几簸箕放到屋子里,顺便把屋里大缸挑满干净的雪,打扫一遍院子,这才和英娘相携回归自家。

    而志达师徒则在饭后稍事休息,净净口,方开始每日第二阶段的功课。赵大夫倒不着急讲授医学,反而讲儒门的四书五经、道门的道德经、阴阳家的阴阳五行总论等等。按赵大夫的说法,这些都是识字修心的基本工夫,学好这些再去学习本门的基本经典会事半功倍。总之,志达对赵大夫是言听计从,师父怎么说就怎么做。上午的功课完毕,师徒二人便相携往家用中饭。中饭一般是馒头、面条或烙饼,加上肉汤和青菜倒能吃好吃饱,赵大夫照例会和大栓小酌两杯。用罢中饭,师徒二人歇息一刻钟。然后,赵大夫督导志达练字。一下午十张描红大字,赵大夫则坐在一旁看书。晚上照例是热锅子或杂米饭或粥,配上小菜、肉包子,自是满足了口腹之欲。饭毕,稍坐片刻,赵大夫便要讲授赵氏医门的入门基础功课,因是师徒相传,故此两人还是回到赵大夫的小院,师父讲弟子记,不时还会发问几句,师徒二人的身影在豆大油灯的映照下影影倬倬,自有夜静读书的乐趣。转眼间,过了春节,过了正月,转眼间到了二月,春分依旧没有度过玉门关,玉山脚下还是笼罩在冬日的寒冷和积雪下。志达跟随赵大夫学习已经三个多月有余。赵大夫抽了一天的时间检验了志达这段时间的学习效果,志达倒是对答如流,让老人颇感欣慰。

    “志达啊,前些日子徐将军大军又和北边的夷族打了一仗,我估计有些伤亡,为师准备去大军中走一趟,你准备准备,跟我一起去长长见识!”

    志达答应了一下,就赶忙去找大栓和英娘说这件事情。大栓夫妇一听自是不敢怠慢,给这一老一小准备了几套换洗衣物,又准备了些肉干和馍馍干,带了些衣物鞋袜、几只风干鸡、风干羊腿、几坛子高粱酒给徐将军,这样零零碎碎两天才包扎妥当。挨到一日天气晴好,大栓赶着马车,后面拖着一个爬犁送师徒二人往百里外徐将军治所而去。

    一路上,积雪覆盖的原野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着细细地光芒,远处的村落冒着袅袅炊烟,光秃秃的西域杨和旱榆在一片白花花的背景下倒显得有些意境。远处的天空,有几只苍鹰在盘旋觅食,几只野兔不时在一旁跑过,此时的玉山脚下呈现出一片冬野郊趣。

    赵大夫坐在车里微微闭着眼睛养神,而在村子里关了快有四个月的志达则有些兴奋地看着窗外的田野。以往牧羊的时候,只想着看着羊不要乱跑,饿着肚子哪有心思来欣赏自然之景,现在吃穿不愁又有一个好师傅教导自己,志达头一次觉得这时的冬日田野竟然这么有趣。

    “爹,下次你出去打猎,带我去好不好?”小志达跟赶车的大栓问道。

    “志达啊,打猎忒危险,你没有练过工夫,不能去!”大栓闷声答道。

    小志达一听,心里小小地遗憾一下。想着以后要和师父商量一下,自己要跟着父亲学点儿武艺才行。一路上,因为路上的积雪,马车行路并不快,中午到了一个路边的屯子打了尖,三人才又重新上路。在日落西山之际,才勉强到了徐将军治所。到了营门口,大栓跳下马辕,向守营门的小兵道:“劳烦小哥儿通秉一下徐将军,就说是玉山村的徐大栓和赵大夫来访。”小兵一听是玉山村的人,竟然没有多少迟疑,连忙对另一个兵士道:“李三,你看着点儿啊,我去禀告将军。”说罢,连忙向营内跑去,不大会儿,兵士出来了后面跟着上次和徐将军一起去大栓家的亲随。“赵大夫和大栓哥来了啊,徐将军正在账内商议军情,吩咐我领你们去客账安顿下来,一会儿将军在军帐见你们。”

    “林大,是你啊,前段日子恁们和夷族仗打得咋样?”大栓看到来人,连忙热情地问道。

    “把北夷人打得落花流水,不过弟兄们也有很多受伤的,还有几个战死了。”林大一边回答,一边把三人往营内让,并吩咐刚才的兵士把马车赶到客账。

    进了客账,林大去了营帐随时等候徐将军命令,帐里早有兵士将里面生起了火塘,备好了热茶。三人喝了两碗热茶去了去寒气,吩咐在门口的兵士把爬犁上的东西搬进账内,把给徐将军的东西挑出来放在一边儿,等会儿工夫去营帐见将军的时候顺便带过去。

    约莫过了一刻,志达正好奇地打量着客账,就听门口传来一阵爽朗的笑声:“赵大夫,大栓和小志达来了啊,一路辛苦!”

    话音未落,帐门被打开,闪进一位戎装军人。三人定睛一看,徐将军竟然亲自来到了客账。

    正是:

    戍土卫边真勇士,性情豪爽多义气;

    预知志达有何遇,且见下回再详叙。
投推荐票 上一章章节列表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