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界小说网 > 仙侠小说 > 医路仙途 > 第六回 营帐初识征战苦 受教善之问

第六回 营帐初识征战苦 受教善之问(1/1)

    且说徐将军入得客账来,唬得三人赶忙站起来迎接。故人相见自是一番寒暄,方落座自有兵士奉上茶水。

    徐将军拍了拍一旁的小志达,问道:“志达啊,见了伯伯为何如此拘束?难道不认得伯伯了?”

    志达赶忙站起来,回道:“将军伯伯万安!许是见到恁欢喜得紧了,忘记说话了!”

    他这话一出,引得三个大人自是一顿好笑。

    闲聊一会儿,徐将军道:“赵大夫能在我治所伤兵最需要医生之际赶过来,这份情我承下了。其余虚的话我也不多讲了,你们三人好好休息一下,一会儿我们共进晚饭。我账内还有些事物要处理,先告退一下”说罢,要告辞出去。大栓赶忙把准备给徐将军的东西拎出来要一起送过去,旁边的军士很有眼色的接过来,回营帐而去不提。

    这边三人这才坐在毛毡上休息片刻。大栓和赵大夫为徐将军不拘一格地行事方式感到有些惊讶。早年徐将军人就表现得和其他世家子弟不一样,这些年的边塞军旅征战生涯过下来性子愈发洒脱起来

    晚饭徐将军宴请三人。军队饮食简单,不外乎几只烤羊腿,一锅煮的羊肉萝卜汤,每人几个烤饼,就是一餐了。徐将军虽然贵为将军,但平时并不挑剔饮食和兵士们一样都是吃大灶。今天幸亏赵大夫几人过来,这才加了烤羊腿。三个大人将大栓带来的粗酿高粱酒每人浅酌了两杯,去去寒气,活跃一下蚕食气氛,其余并不肯多喝,怕耽误事。

    志达努力地和一大块肉奋斗了半晚上,这才进了肚子,喝了点萝卜汤,方觉得不是那么油腻。没肉的时候总是盼望着吃肉,有肉吃的时候天天吃肉却又觉得萝卜白菘汤竟然也很美味。人就是这么奇怪。

    “小子,你要多吃点儿,才能快快长大,长得健壮!”徐将军看了一眼徐志达。

    “将军伯伯,我只是有点儿想念娘亲炒的白菘而已!”

    一顿饭简简单单在愉快的气氛中结束。

    当晚,在客账里,赵大夫不顾一路车马劳顿,依旧督促着小志达做了晚课这才呼呼睡去不提。

    第二日,志达被一阵气势高昂的口令声叫醒,原来是军队在操练。既然醒了,索性也不睡了,也来到客账前的空地上一板一眼地按照赵大夫平日所教站桩,练习导引工夫。小志达不知道的是,他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军营一顶营帐中有一个道人装扮的年轻人颇为惊讶地“嗯”了声,心道“我来之前,无涯子师伯叮嘱我道此行能遇到一个与我门颇有渊源之人,我观此子行动之间颇有我清虚门之风,难道是此子不成?不过无涯子师伯又吩咐我道,若遇到有渊源之人可点播几句,时机一到必可归入门墙。我先静观其变即可。”

    这军营内如何会有道人呢?原来北夷之人善用巫术,经常行咒念、巫蛊、役鬼之法暗中偷袭大夏将士。起先,大夏将士还不清楚此中的门道,以为死去的同袍皆是身染恶疾亡故,然而次数一多,被都护府大都督西域兵马大元帅楚天雄看出了端倪。尽管修行之人不得干预凡人之间的争斗,但修行之人总有故土,所谓故土难离,故土之情难却,大夏这边修行人不介入争斗,不代表北夷那边的修行人不介入争斗。楚元帅代表朝廷镇守一方,自己又是大世家子弟,其见识不是平常人所能比的,也多少晓得一些平常人不知道的秘辛,连忙给国师上报此事。国师作为修真门派在俗世的代表自有其沟通的门路,不多日就不断有修真之人来到西域边塞。恰好,徐将军的治所就派驻了这么一个年轻道人。

    此道人名林思道,乃是清虚门下年轻一辈弟子,此次大夏国师沟通修真界,各门派掌门人默运玄功,各施秘法卜算此事,皆觉得前途莫测,但冥冥中又似乎有一线生机,似乎与即将到来的道门大劫有莫大关系。然而各掌门人也晓得修真修真皆是逆天而行,如若不与天机争上一争,大劫一来皆成灰灰,连那一丝生机也无法可寻。因此,各派倒也重视此事,深知门下弟子自姜子牙封神之后一味闭门苦修,也不是正法。正好可以让年轻弟子下到红尘历练一番,寻求那应对道门大劫之法子。因此,连关闭山门已千年之久的清虚门竟然也派出了年轻弟子来西域边塞助阵,以防北夷巫师再行黑暗阴私之举。当然,无涯子作为清虚门掌门,对于千年前门下有一批弟子奔赴尘世多少还是晓得的。当时还是他的师尊青松子做掌门,无涯子曾就此事密问师尊,青松子并无明确答复只是微笑不语而已,此举大有深意。五百年前青松子飞升仙界,此事除了无涯子等几个门派宿老之外,竟无外人还记得。故此,林思道下山之际,无涯子特招他来,嘱咐道:“思道,汝即将下山到西域之地历练红尘,切记莫要争强好胜、莫要眼高手低不听调度,要谨记我门门规,行事要有法度!不可扰乱凡尘,如若有犯,定严惩不贷!”顿了顿,又道:“千年前吾门下有一批弟子进入凡世,汝若有缘遇到可点播几句,但不可扰乱其前途,切记,切记!”林思道点头应是,方下得山来。

    林思道下得山来,倒与北夷修行之人尚无起冲突,当然他也不会天真地认为北夷之人怕了大夏这边,估计是在调配力量,以求一击成功也未可知。

    今日见得小志达在营内站桩,导引之术颇与本门入门基本功有相似之处,想起临下山之际师伯的嘱托,直觉上感到志达有可能是师伯所说的和本门有渊源之人,想着如果有机会就暗中照顾一下这童子,免得辜负师伯的嘱咐。如若让赵大夫得知本门历代祖师念念不忘地要回归的清虚门竟然有门下弟子在眼前,内心不知该有多欢喜。

    志达做过早课,便侍候赵大夫和大栓吃过早饭。过后,大栓赶着马车就回转玉山村,赵大夫留下开始军营医治伤兵,志达随侍一旁观摩学习。以前没见过这么多伤兵,第一次见到如此场景的志达小脸都吓白了,这也使得他第一次对战争的残酷有了些许的认识。这种认识对于他以后的行医之路,修习之路产生了深远影响,或许现在他还感觉不到,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逐渐认识到了生命的价值以及高坐庙堂之人对生命的漠视,他或许不能改变这些野心家的疯狂想法,但是他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减轻底层老百姓的痛苦,来减轻伤兵的痛苦,他就觉得内心很喜悦。

    那血肉模糊、血肉翻卷的样子实在是骇人。赵大夫倒是司空见惯,仔细地检查每个伤兵的伤势,不时开出药方。早有那随军大夫在旁将药方记下,随时嘱咐旁边的兵士下去熬药。志达强忍着不适,认真看赵大夫问诊伤员。赵大夫检查的仔细,一上午也就检查了十来个重伤兵。这些都是重伤兵,轻伤的倒不用赵大夫来看,自有随军大夫检查过。下午检查了十来个重伤兵。一天下来,别说年过五旬的赵大夫,就是徐志达也已经累得不行。但他还是坚持着完成赵大夫交代的晚课,就着客账里简陋的桌子写了十张大字。

    就这样,每天志达清晨做完站桩、导引工夫用罢早饭就跟着赵大夫医治重伤兵,晚上做晚课,一天的时间安排地很饱满,转眼间十多天很多过去了。那三十多名重伤兵在赵大夫细心的治疗下,一天天好转了起来。志达也在这一天天的观摩学习中获得了很多关于治疗重伤的知识和技法。他将这些所得都记录在自己随身携带的一个本子上,以备随时都能回顾学习。

    随着重伤兵渐渐好转,志达和赵大夫在军营的日子才日渐轻松起来,很多检查工作已经不需要赵大夫亲自去做了,自有随军大夫检查完了过来汇报一遍。志达也在大夫们的汇报中不断记忆,有疑问就随时向赵大夫请教,学习效果倒也不错。其余时间,志达又恢复了和在玉山村时差不多的学习生活。读书习字,学习医术。

    一天,赵大夫教到《吕氏春秋·察微篇》的“子贡赎人,子路受牛”部分,讲解完毕后,赵大夫问道:“志达,你有何见解?”志达想了想问道:“师父,子贡自己掏钱赎人不求回报的行为按说应该得到表扬,为什么孔夫子会批评他?”“子路救人做了好事但接受别人的牛作为谢礼,按说施恩图报的行为不值得表彰,为什么孔夫子会表扬他?”

    “汝能想到这一点,非常好!”,赵大夫微微一笑道:“这就是人性,孔夫子是真正懂得了人性他才这么做!”

    “为什么这样讲呢?师父!”

    “徒儿,你要记住在这尘世间唯有人性最复杂也最难以捉摸,好人和坏人不是你一眼就能看得出来,对于世间的善恶不仅要用眼去看,更要用心去体会,汝才能不会陷入偏执,误入歧途。”赵大夫顿了顿,接着道:“孔夫子批评子贡,是因为子贡自家富足出得起钱,而对于其他很多鲁国人而言并无子贡如此家世,如何能出得起钱,这样也就没多少人去救赎流落在外的鲁国为奴之人了。这样做成全了子贡的个人名声,但是害了更多的流落在外的鲁国为奴之人不能得到救赎,汝说此举是善还是恶?故孔夫子批评之。子路救人受牛,看似私德有亏,但却为一众世人传递出善有善报的积极意义,会鼓励更多世人多行善事。凡世人行善,不可只论个人的得失,需看对世人的影响。若于个人看似行善,而其结果却是害到更多人,则此善为伪善而非真善。若于个人虽然不善,而其结果有益于更多世人则为真善。”

    “徒儿,我等行医之人,面对世间患病之人,时刻都会有这样的疑惑。故要谨守本心,时时用心体味世间百态,这也是我门的一种修行。遇贫病之人,无法负担诊资,我辈当如何?”

    “嗯~~”,徐志达挠了挠头,道:“师父,按恁前面的话,我若不收诊金药费,如若我钱多尚可支持,如若我自己本身家资不丰,反而会让自己陷入危机,则后续艰难,如若受诊金则心不安,师父,恁若遇到这样的事,该如何处置啊?”

    “孺子可教也!为师解决之道并不是一味收诊金。贫病之人医好之后,有劳力之人可以为我采草药,也可为我出力,实在孤老贫病之人为师疗治,并不声张,以免使同行尴尬,如若诊治多金富户,师父取该取诊资外,其余严明便当替富户行善积德了,遇那实在孤老贫病之人,师父我出手诊治不收诊金,只要求受惠之人每日祷念富户之名,以积富户之阴德,贫病之人也多宣扬富户之善行,如此一来有更多富户愿借为师之手行积阴德之事。故富户多知我行,每次诊资多超过应付之份。而实在孤老贫病之人也可得到诊治,实在是于各方都有好处之事。”

    “徒儿,汝要记住大恩即是大仇!即使无能力负担诊资者,汝亦要让其觉得汝之诊治非是施舍之举,而让其祷念富户之善举,实则是让其觉得已付出代价,并不亏欠于吾而已!”

    “师父,徒儿记下了!”小志达由于阅历和年龄所限,并不能十分明白师父的话。但他却深深记在心里,他不知道的是正是因为师父的这番讲解,为他后来的发展打造了很好的思想基础。

    何谓善?时至今日依然处于争论之中。但有一点不可否认,鼓吹人为拔高世间大多数世人都达不到的善,是为伪善,因做不到就毫无意义。真善若气之平常,虽不能见但却不可或缺。不损人利己,而是每个世人发自内心的原为此不损己利而利他人之善,是为真善。

    今日之痼疾,在于世人好使他人无止行善,自己则不把一毛,动辄以善之名义批判他人,宛如道德之卫士,实则破坏道德之贼!

    正是:

    自古功成万古枯,征战不休为野心;

    何谓善来何谓恶,用眼用心细体味。
投推荐票 上一章章节列表 加入书签